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工匠常怀“大国”心

——记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工、高级技师高凤林

2019-04-22 18:04:07    工人日报

 

 

高凤林在工作中。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航天报国的种子;

1980年至今,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岗位上,他练就“神技天焊”,在0.16毫米上创造火花艺术,肩负起航天报国使命,他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

2015年,这位火箭“心脏”焊接人作为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第一人”亮相,成为公众瞩目的工匠明星,更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

从事工匠业,常怀报国心。他就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工、高级技师高凤林。日前,在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中,高凤林等10人当选。

不放过“一眨眼”的功夫

“去实现儿时的梦想吧。”中学毕业后,高凤林报考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厂技校,从此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

早期,培养一名氩弧焊工的成本甚至比培养一名飞行员还要高。而要焊接被称为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更对焊接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悟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你们当中将来谁要能焊接火箭发动机,就是英雄。”高凤林清楚记得,技校老师曾这样激励他们。

技校毕业时,公认的“好苗子”高凤林被选中进入首都航天发动机焊接车间,从此,他拿起焊枪,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了焊接岗位上。38岁时,高凤林已成为航天特级技师。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汗水的浇灌。吃饭时,高凤林拿着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甚至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

更有甚者,他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放过。火箭上一个焊点的宽度仅为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超过0.1秒,为了不放过“一眨眼”的功夫,他硬是练就了“如果这道工序需要10分钟不眨眼,我就能10分钟不眨眼”的绝技!

“没什么秘诀,不过就是两个年轻人面对面瞪着眼,打赌比比看谁坚持的时间更长罢了。”在高凤林如今的谈笑背后,是饱经岁月的淬炼。

——上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长二捆”全箭振动塔的焊接操作中,高凤林长时间在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的焊件上操作。他的手上,至今可见当年留下的伤疤。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为了突破一项熔焊难题,半年时间里高凤林天天趴在产品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被同事戏称“跟产品结婚的人”。

在汗水的浇灌下,高凤林练就了出神入化的“神技天焊”。

报效祖国是他的终身追求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最美职工……据不完全统计,高凤林多年来所获荣誉已有100多项。

无论面对艰难险阻,还是功成名就,高凤林从未动摇过这一信念——“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用汗水报效祖国是我的追求。”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

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是:在长征五号的研制生产中,发动机在发射台试验过程中突然出现内壁泄漏。站在试车台上面对产品,身后就是几十米的山涧,加之因为特殊的环境,故障点无法观测,操作空间又非常狭小,高凤林在只能勉强塞进一只手臂的情况下,运用高超技巧和特殊工艺艰难施焊。

回想起来,高凤林毫不讳言,自己当时也背后冒汗,心想:“搞不好,自己前半生的荣誉就栽在这儿了!”在完成这次“抢险”后,在场的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拍着高凤林的肩膀感叹道:“你通过了一次‘国际级的大考’!”

事实上,高凤林也曾多次让中国工人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2006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世界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丁肇中点名要高凤林前来协助。在国内外两拨顶尖专家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高凤林只用两个小时就拿出方案,让在场专家深深折服。在第66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他更一举将3个创新发明金奖收入囊中,技惊四座。

对于这样的顶尖人才,曾有外资企业给高凤林开出高薪和两套北京住房的条件,试图挖走高凤林。他却不为所动:“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火箭把卫星送到太空,这种自豪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用行动诠释工匠品格

自2015年在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中亮相以来,高凤林几乎成了“大国工匠”的代名词,但他始终坚守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的品格。

作为高凤林班组组长,他把多年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徒弟中已有多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他带领班组成员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全国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中央国有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等多项荣誉。

成为耀眼的“工匠明星”,也意味着他在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之余,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在2018年10月召开的全总十七届一次执委会上,高凤林当选全总兼职副主席,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一线工人发声;

2019年1月,高凤林工作法视频课程在京首发,这是国内首部以大国工匠工作法命名的优秀产业工人技术技能视频课程,为产业工人学技术、增本领提供了新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他还经常受邀到各地宣讲工匠精神,参加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等活动,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

对于现在的工作状态,高凤林表示:“岗位不变,只是工作内容更加饱满和丰富了。”

虽然辛苦,但他乐此不疲,因为“能为全国职工学习向上精神、展示向上力量做点事,感觉特别欣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扶贫路上“孺子牛”——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扶贫干部康延伟
下一篇:桂林建筑抹灰工祝平辉:一按一拉间 整墙如镜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