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李云才:我从农村来

    2019-04-16 11:49:19    人民政协报

这样农家出身的文人,尽管身着西装,脚蹬皮鞋,踏在人民大会堂崭亮光整的地板上,胸中挂怀的,依然是四时农事;心中装的,有自己未脱农籍的父老乡亲;所惦念的,还是那片“希望的田野”。

◆李云才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

勤勉的人,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朋友圈也算是一个检视的窗口。

在李云才的朋友圈里,可以读到的,除了每日一更的勤勉,还有朴实的诗情。就如同农人耕作后晾晒的丰收一般,他在这块“自留地”里,晾晒的多是四时里触发的精神收获。

问及根由,朋友圈里早已有了答案:“大自然是很有启发性的!”而受惠于大自然馈赠的农人本色,除了在李云才的精神世界里有着深厚蓄养,也在外貌上有着淋漓体现——

憨厚温煦常带笑意的面容,浓郁如伟人般的湖湘口音,还有行走时踏实而不虚浮的步伐,都有着彷如走在丰收稻田旁的错觉。这样农家出身的文人,尽管身着西装,脚蹬皮鞋,踏在人民大会堂崭亮光整的地板上,胸中挂怀的,依然是四时农事;心中装的,有自己未脱农籍的父老乡亲;所惦念的,还是那片“希望的田野”。

长自田地

当时也说不清究竟几岁,李云才已下地干活,“是父亲带着下地捣鼓的:春夏插禾,月夜种菜,深夜抗旱。”

记忆中,那时的明月格外清澈,月夜抗旱四人一个人力水车,不停作业,轮歇时,李云才常常望月亮,看星星。还未上学的他不晓得月亮上有嫦娥,星星会说话,鹊桥能相会,年复一年。

而跟着父亲这个天下第一小的“官”——大队小组长,常常要拼命去干,才能果腹度日。李云才记得,“把地挖好,整平,挖凼(田地里沤肥的小坑),放底肥,播完种,天还未亮,无钟无表无手机,问天时,天还未亮,无奈是月亮。”

上学后,父亲仍然要他早出晚归干农活,也从未检查过他的作业,而一整面墙的奖状,也跟不识字的父亲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但有那个勤劳忙碌的背影在心头萦绕,李云才就好像能够自觉生长一样,“用老师的话说,小学每次考试都是双百分。”在10多年的中小学生涯中,学校给过的奖励,老师给过的表扬,甚至学校还送过的几次喜报,一步一步送着李云才走进大学校门。

中国人三代以上大多来自农村、属于农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城镇化不可逆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农人走出农村通过选择新职业入城成为了城市人。李云才的父亲却“逆向而动”,放着一份工业城市里收入不错的体制内工作,回到了农村。信念承自血脉,为人子的李云才也在考取大学时选择了农学,这么个注定跟田地打一辈子交道的专业。

毕业后的16年,李云才走过最多的是湖南双峰县的田间地头。1986年到1991年,李云才担任双峰县农委副主任、政府办副主任兼任农业组组长,负责粮油技术和管理。

俗语道:湖广熟,天下足。

1986年起,双峰县被国务院批准定位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吨粮田开发重点县。当时,袁隆平的双季杂交技术配套试验点正是设在这里,湖南早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也是在这里的试点取得突破。

“第一年,谷子突然增加了那么多,老百姓家里都装不下了,院子里、堂屋里堆得到处都是。”作为工作组组长的李云才记得,当时有一家人仅有父亲一人在家,尽管上门做了四五次工作,但他就是不肯加入示范区。无奈之余,李云才说:“也好,就留一户做对比吧。”

到了过年,这家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到家,看到其他人家堆得高高的谷堆,心生奇怪问父亲道:“为什么他们家有那么多谷子,我们家没有呢?”

“他们都是按工作组说的种。”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那时双峰县为什么能实现湖南早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为什么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的全国最高纪录并获得了大面积高产丰收。

长时间在基层,李云才经常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节假日也不回家。问他当时的工作具体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把杂交早稻的种子准备好、一家一户地送良种,把非杂交稻种调换出来。随时守在农村里,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

“有着强大的组织和群众保障,才会有不断突破稻产的纪录。”朴素的信任下,才有着540个农户同时行动。只有真正为老百姓考虑的队伍,老百姓才会不假思索地完全信服:“只要是工作组说的,我们没二话。”

“供”“销”记忆

“大队部、大喇叭、供销社小店在椭圆形村庄的中心位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个小店连接着全村人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也把各家各户需要卖出去的‘废品’回收掉……”

这是李云才笔下,对儿时熟悉的农村供销社的职能描摹。

而二分钱一盒的“洋火”、红色尖头的“辣椒糖”、煤油和作为年货供应的“古巴糖”、橘饼,是李云才对这个供销小店最初的深刻记忆。

“那时候,供销社职工的待遇了不得,是吃国家粮的,要家里很不简单才能进得去。”提及对当年供销社职工的印象,已经在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10年的李云才,口中不由发出“嗬嗬”的感叹声。

今天,网上传播着这样一个段子:在《新华字典》这本工具书里,对“前途”一词曾给出过这样的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曾经有这么一个时代,几亿中国农民的买与卖,都由一家包揽。这独一家,就是供销合作社(俗称供销社)。而这句用作《新华字典》的示范例句,尽管容纳有当时中国人的生活经验,也魔性地展露出今日中国社会语境的巨变———中国短短40年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长途。

这在今日供销社“员工”李云才的眼中,更是有着非凡的历史穿越感,“中国农村靠着供销社的统购统销运行了几十年,供销社在稳定物价、调控物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小小的供销社经过了上世纪70年代的盛期,80年代的徘徊期,到了90年代进入挣扎期,它终于干不过个体户的‘提篮小卖’,厚重的巨轮、沉淀的历史‘包袱’无法轻装远行,终于关门了,这个小店也被个体户取而代之——形在,魂飞了。”

1992年至1998年,全国供销社基层网点以每年10万个下降,从最初100万个以上,缩减至40多万个,一些地方供销社人去店空,渐渐淡出了农民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集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购物场所。

“时间是一把利剑,能刺破苍天的蒙纱。”20年快过去了,有一天,因李云才的老家搞卫生需要一个甩水托把,寻找周遭仍只有昔日的供销社今日的小卖部仍在售卖,但却没货,只得到几公里以外镇里的“智慧机”上网购了一个。

而听说小卖部生意冷清,时关时开,更别提昔日的供货与“废品”回收等收购功能,李云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从“C位”走到边位的供销社并未完全沉寂,它一直在通过改革重新寻找新的定位。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供销社要“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因为工作经历一直跟农相关,李云才更容易理解供销社这个“为农服务”的底色。

千亿产业

长自田地的李云才,对从田地里生长出来的一切有着天然痴迷。譬如茶。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句出自《神农本草经》的话,也可以引申为茶是源自刀耕火种文化代表的农耕故事。

“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相比较,恬淡悠慢的农耕文化往往给国人一种闲适安全稳定的感觉;相对于城市化的驳杂与多变,乡村则蕴含更多清缓、幽静、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亲切乡音、深挚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不老的传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云才深情阐释着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茶文化的意义。

“茶始中国,茶为国饮,中国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李云才建议,将每年农历的谷雨节或4月20日定为中国茶节,并将中囯茶文化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设立中国茶业协会。

深情尔尔,源于热爱。

李云才讲述最多的,是他引以为傲的打造千亿茶产业的故事。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有个直属重点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专业制茶、全产业链经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这家集团企业是由供销社旗下的老茶叶公司改制而来的,2018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出口8000万美元,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同行业第一位。”李云才像一位雄心勃勃的企业家,而根据他的介绍,到2020年全省该产业产值可以超过1000亿元。这是源于思想成于行动实干出来的。

供销社虽然一度没落,但依旧是比马大的骆驼。在李云才的侃侃而谈中,能逐渐了解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供销社,依然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全产业链巨头的优势:“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带动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全链条产业融合优势,政策优势……”

在众多优势下,仅这个茶企产业扶贫已达9万多人,还正采取其他方式与农民结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比如采取保护价购销的方式,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0%的贫困人口依托茶叶产业脱贫致富。

李云才提出千亿产业是在2013年,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产业的发现,同样考验着某种功力。

因为有“农”字为人生铺底,李云才能扎得下去。调查研究考验的也是扎的功力。“不是调查一个企业,也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要通过实地现场去了解分析挖掘可能的潜力。”

“如果思想不统一,行动就不统一,政策就不能落实,产业就实现不了。”因此,统一方方面面的思想,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又是一切的前提。对李云才来说,这更是对勇气的考验。

“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进一步深入研究、思考和探索,当有了这种强烈愿望后,才能围绕一个目标努力思考、创造。只要能舍得投入,无论是精力的投入,还是时间与智慧的投入,或是奉献精神的投入,锲而不舍,总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有着与政府、行业等多种层面的协调工作,李云才在讲述时去掉了故事背景中不为人道的人和事后,整个过程似乎变成了满满一碗鸡汤,但最深层次是为老百姓找一个出路,这个目标在他是明确的。

不离乡土

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首位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作为全产业链巨头,李云才所在的供销社优势再现,尤其在乡村振兴的新语境下。

这也使得2018年8月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李云才,有机会为供销社理直气壮地打Call:“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点多、面广、线长,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有着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来,我国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万多家,总数超过3万家,乡镇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95%。

湖南数据显示,湖南全省供销合作系统以销售农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产品上网销售,截至2018年底,已成立专业电子商务公司173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企业达451家,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253.2亿元。全系统“线上线下”实现购销总额3529.3亿元,同比增长28.8%。

尽管在接受采访时,李云才真挚乡情、深蕴乡音溢于言表,但细品他的文章诗作,文字功底以深厚见长,尤其诗情过人。

上世纪70年代末读大学时,李云才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获得过写作比赛一等奖。当时因年少羞涩,竞赛稿是花8分钱寄去的。他清晰地记得,奖金是4元钱。“4元钱是什么概念?当时,邓稼先发明原子弹被奖励10元,发明了氢弹又被奖励了10元。”他以例举的方式,估值了这4元钱在当时蕴含的某种文化分量。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太忙了,他几乎不再写诗。直到这几年因为有了手机,李云才又重拾旧好。“不用到办公室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可以在‘瞬息之变’的这种零碎时间里,方便地写在手机上并加以储存,再找时间打印出来……”成于脑的生产方式,加上便捷的制造过程,使得李云才的每一次更新朋友圈总有新诗出炉,耐人寻味。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由此观之,李云才的心志,总不离自然,从不离乡土。

这让人不由想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崇拜到改造再到征服,直至如今的谋求协调发展,走过了千万年后直至和谐相望,这是一个真正强大后又复归平和的漫长征程,其中映射出的,是如李云才一般的人类个体,地理迁徙复又精神回归的自然历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涂铭旌:用奉献诠释“西迁精神”
下一篇:梁颖宇:做最懂行道的投资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