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千伏姫刘线、220千伏蕲墉线、110千伏南李线……大年三十早上7点半,在家家户户为辞旧迎新做着最后准备的时刻,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野外线路巡视。无论是过节无法在家团圆,还是一天下来查看3条线路、野外徒步近10公里,这一切对许启金而言“早已习惯了”。
从不到20岁参加工作,许启金一直奋战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及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一线。30多年了,他从一名年轻懵懂的检修工到如今技术精湛的“大国工匠”,许启金的很多春节都在线路巡视中度过。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外地子女回乡探亲,往往会给农村等重点区域安全可靠供电带来较大压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人们亮亮堂堂过年!”30多年里,为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仅是除夕,几乎所有重要节日里,许启金都在岗值班,守护光明。爱人和儿子早已习惯了他的缺席,只有小孙子“爷爷多陪陪我”的央告,常常戳中他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大年初一、初二又连着值守了两天,许启金紧绷的神经稍稍松缓。年前腊月二十六,宿州下了场雪,许启金带领同事们抓紧抢修维护好线路,好在春节期间天公作美,当地没有大的雨雪。每每这时,许启金就会想起发生在2008年春节期间的那场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那个春节,我们连续几十天都睡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地抢修。”
内行人知道,电力线路检修工是电力行业中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嫁人不嫁外线郎”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线路工的评价。
1982年,高中毕业后的许启金看到供电系统的招聘启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参加了考试。没想到,从此便与“线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线路工作看似简单,一基杆塔四根线,实际却又很复杂,每天爬上爬下,碰上恶劣天气更加不安全。他干过的最细致的活,是在高空擦拭绝缘子。2006年11月下旬,他在1条220千伏线路上连续四天清扫绝缘子。“那几天特别冷,一个人站在野外冻得发抖,但必须要爬上40多米的杆塔,系上安全带悬在空中,坚持七八个小时。”
他要用毛巾把一片片脏污的绝缘子擦干净,特别是狭小的凹槽内,积存的污垢只能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抠除。“手指都抠破了,钻心地疼。”但他仍咬牙坚持,把那些绝缘子擦得像家里碟子那样干干净净。
“除了能吃苦外,要想把这样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干好,还必须要有一套真本领。”熟悉许启金的人都知道,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钻研。上世纪90年代,工人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工资,他却省吃俭用,前前后后买了近万元的书籍;而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许启金还写了上万张小纸条,用了300多支铅笔做业务笔记,上班或外出时,兜内总是装上小纸条,一有空就掏出来看看……就这样,坚持了30年。“前前后后积攒下来差不多有六七万张‘小纸条’。”
从一个“门外汉”成为如今被同行争相追赶学习的“大国工匠”,许启金在自己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坚守生产一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实现安全生产零差错;勤于学习创新,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果50多项,获得专利40多项。匠心在于传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线路工人,许启金愿意将工作时间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能带出一支队伍才是最重要的。”
“初从业,始于敬,勤伏案,书有径,诚拜师,学本领,再登高,树远景。”这是许启金写在工作日志上的“从业三字经”。现在很多野外的工作他本可以不参加,徒弟们都说等遇到真正的难题再请他去,但是许启金始终无法割舍那份牵挂。“那是我的工作岗位,特别是过去修过的线路总想再看看,这么多年已经很有感情了。”他说,不是不放心,而是放不下。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政协委员,许启金了解基层员工的需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培养造就出更多高技能人才的建议》的提案。这几天,他正在酝酿新的提案。
年初五,没有值班任务的许启金又来到了工作室,思考下一个创新课题。就像守护光明的使者,他凌空高蹈、独步曼舞,敬业、奉献、创新的人生旅程始终没有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