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易 明    2019-11-19 10:32:01    人民日报

污染防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从长期看,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突出市场导向,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是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应着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化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和创新中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从事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的组织实施。目前,我国绿色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绿色消费市场发育不足,亟待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应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形成统一、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体系;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建立健全绿色消费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倒逼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林权交易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坚持统筹推进,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创业链。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加快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应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绿色技术创新培育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加快发展专门从事绿色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开展绿色技术预测和预见,制定绿色技术和产品需求目录,引导企业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修订完善绿色技术标准,提高绿色技术专利分类管理水平,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聚焦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关键问题,集成示范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技术成果。健全绿色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体系,促进“产学研金介用”协同推进污染防治领域关键技术转移转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其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专业化整合,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融合,推进产业智能化。

强化制度保障,推进环境科技管理政策创新。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亟须形成政策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应加强科技、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环境科技管理协同创新,建立完善会商机制,围绕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重大污染防治科技需求,探索构建跨部门、跨地区的环境科技创新业务协同管理体系。着力构建市场化、组合式的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从政策过程、目标、内容和组织等维度梳理和评估现有政策,加强协同互补、配套衔接;研拟多元化环境政策工具,重点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政策的联动机制,完善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互动机制。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科技 绿色 发展

上一篇:五方面发力破解财政收支矛盾
下一篇: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