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标准化管理如何体现中国文化自信

张结云    2019-10-29 21:16:01    人民周刊网

现代标准化理念发端于西方,引入中国数十年,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发挥巨大推进作用,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重要的技术政策,至2017年底,国家标准35081项中,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有对应关系的领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85.47%。  

凡事应究源求本,本源中潜藏着作为出发点的本质。在本源上,中国传统文化对方法的采纳,侧重综合,融合多学科并强调价值判断。以宋朝理学家朱熹的“朱子学”为代表,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注重整体统一,崇尚中庸调和,偏重直觉体验;以标准化管理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具有另外的风格,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指出,科学管理不一定就是什么大发明,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鲜或惊人的事,而是将过去曾存在的诸种要素结合,即把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知识、经验和技巧收集、分析、提炼成为工艺、流程、标准制度和规范等,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其核心就是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及作业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持续的分析、优化,以最佳的程序和方法替代原有的程序和方法。可见标准化管理对方法的把握侧重分析思维,强调技术手段。两者在本源上的差异,影响了标准化管理在中国土地上的施行。

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在标准化管理引进过程中,面对大量外来思潮和知识涌入,在广泛接纳而未及消化中脚跟轻浮,许多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产生了消极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可见文化自信是我们从事标准化管理的根基。

以下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标准化管理中坚定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一、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暌违

标准化的原理在于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管理,从本质上说,标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生产活动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交易成本。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不仅是形式上的因果关系,还是实质上的评价关系,需用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去评价目的和所使用的手段。然而标准化管理却把追求功能,讲究效率的理念突显到极致,这种理念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推广开来,逐渐变异成完全用功利的角度选择手段和工具,偏离了本来的目的。标准化管理一经确立就把本来属于手段的事物当作目的来追求,抛弃了价值,忽视了手段和工具合理的行动可能导致的价值后果,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弊端。当前某些急功近利、浮躁激进的风气促使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领域投入巨大,在量化技术、研究方法、规范程序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但同时也具有了浓厚的工具论和实证主义的倾向。也就是说,标准化管理表现出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

以绩效考核为例,起源于西方文官制度的绩效考核在中国企业施行多年,绩效考核作为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对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为提高企业的绩效而行绩效考核之举,本无可指责,可以说出发点与采用形式都有依有据。但是为达此目的而采用的手段,被广大员工戏称为“发动群众斗群众”,采用横向打分、纵向打分、末尾淘汰等等的做法,迫使员工互相提防猜疑,为免末尾淘汰互相倾轧,但其结果除了激发企业员工矛盾,产生对立情绪等等负面效果外,没有收到正面效果。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道德原则就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绩效考核得实施方法违反中国传统伦理习俗,偏离了绩效考核初衷。

单纯从功利角度追求工具或手段的理性,是标准化管理取得成就的主力,同时也是弊端的源泉。思维方式理性化分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片面追求“形式合理性”必然堕入“实质暌违”的后果。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区分,既体现不同价值之间的对立关系,也体现标准化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意基础,历来是主张实质公道的原则,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代表。老百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和行为方式多倾向于讲求不偏不倚的中庸哲学,崇尚矛盾的调和统一,不注重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排斥、斗争。如果只关注手段的有效性,而忽视目标的价值,就会造就一个畸形企业。要承认这种现实并把它纳入“形式合理”的对应关系,认识传统文化“乏力进取,不尚竞争”的性格。为此,企业管理的标准制定者不能脱离历史和传统,一味单纯倡导“形式合理”而无视 “实质合理”。要承认两者都对建立和维护良好秩序至关重要,善于协调两者关系。朱熹认为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应当统一,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应当统一。我们既要坚持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兼顾自身的文化和民意基础,化解两者的矛盾。

二、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牾

企业管理可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三个层次。精神层是企业中所有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为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层为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性、规范性影响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物质层是形成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包括生产设备、各类设施、厂容、产品、企业标识、文化传播网络等内容,是企业管理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标准化管理注重物质层和制度层,忽视精神层。以“7S”管理模式为例,战略 STRATEGY、结构 STRUCTURE、制度 SYSTEMS、作风 STYLE、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人员 STAFF、技能 SKILLS共七个方面。其中,战略指一个企业获取和分配资源以达到预定的组织目标的方式,包括计划、措施;结构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方式;制度指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目的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人员指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作风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企业的传统作风。技能指企业人员或整个企业的工作能力;共同价值观指能够激励人心,将员工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的观念或目标。前三个3S是管理的硬件,属于物质层、制度层,后四个S是管理的软件,属于精神层。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偏重前战略、结构、制度三个S,忽略了后面四个S。其实精神层的管理内容体现并作用于组织气氛,在企业经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使公司的员工接受共同价值观,把思想、行为引导到实现。

从国家标准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条款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层的忽视倾向:

1.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

 

附录A  论证需要考虑的问题

A.2.2 被影响方

编制MSS时考虑回答如下问题:

a) 是否已确定各被影响方?例如:

1)(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组织内批准实施和最终达到MSS的决策者;

2)消费者/最终用户,例如购买或使用一个组织的产品(包括服务)的个体或单位;

3)供方,例如产品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或商贩,或服务或信息提供者;

4)MSS服务提供者,例如MSS认证机构、认可机构或咨询机构;

5)监管机构;

6)非政府组织。

 

 从以上标准条款看到,《标准化工作指南》对制定、论证标准时应该考虑到的各方人员均仔细列出,唯独没有考虑到组织(企业)内员工,说明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不重视员工。

2.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6.1 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

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由“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的关注点是顾客,对内部员工不关心,仅仅视作生产工具。

由“5.5.3 内部沟通”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的内部沟通,只是为了产品,不是为员工利益。员工甚至比不上“顾客”,因为在“7.2.3 顾客沟通 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中说明顾客拥有反馈、抱怨的权利,而员工却没有。

由“6.1 资源的提供”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认为企业所需的资源仅仅为了生产经营,不需要配置满足员工所需的资源。

由“6.2 人力资源”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没有提及组织(企业)如何为员工着想,员工仅仅有义务“胜任工作”,没有其它权利。

由“6.4 工作环境”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只有客观工作环境,没有提及人际、人文环境。   

以上国家标准条文均“采用”自相关国际标准,从中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的内容过分重视理性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情感;管理模型化、数据化造成管理机械化行为,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标准化管理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来管理。一方面在对物的管理上注重生产工具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另一方面对人的管理侧重于动作研究,制订和实施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定额。走的是科学技术之路,侧重于组织内部结构、功能等具体事务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大局方面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重视 “人” 的作用并强调“知人善任”。强调“士气”的重要性,讲究激励的艺术,偏重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双方管理思想的不同,必然导致在管理内容上的差别。极端的情况,标准化管理对企业固有传统文化抱冷漠蔑视态度,除之而后快,缺乏温情与敬意。

3.技术标准的简化、互换原则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按照标准化的简化原则,简化分为:

单纯简化:各选项没有优劣之分,仅仅为减少数量而作选择;

合理简化:选项有优劣之差别,最终会优先采纳更合理的、好的。

标准化管理试图抹煞员工个性、能力的差别,认为有一本技术规程在手就可以忽略技术人员的存在,每个岗位均无技术壁垒,人员可以随时更换,对员工采用单纯简化的管理方法。这种人力资源的管理粗糙,将员工视若设备来管理,有用时加以利用,无用时予以裁减,缺乏对技术人员的尊重,对以人为本的传统伦理形成冲击。相类似的,如何发挥、维护年资长的员工的地位,这是维护企业,乃至社会稳定的问题,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伦理。

三、 标准化管理的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龃龉

标准化管理主要运用分析法,要点有三:一是分门别类,将统一的整体划分为部分,比如专业、部门、阶段、部件,便于集中精力专攻;二是穷根究底,如对事物的研究从粗到细,深入其内部结构;三是隔离,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及各种影响因素逐个隔离开来,分别加以研究。而中国传统文化走另一条路,以综合法为主,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无论哪种方法,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文化等制约,带有主观性,不可能真正把握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因而各有偏颇。但是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实实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1.标准化管理把复杂的对象简化为一两个简单的指标。因为只关注一两个指标,只关注形式,很容易忽略其它方方面面的变化,导致用静止的眼光看变化的现实。这种对局部的深刻分析,影响到对整体的判断,导致失误。标准化管理推崇的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专业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对作业操作进行统一,从而形成一种标准化作业程序。在电力行业使用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的问题:

在实施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只注重局部单独的操作,不注重过程的管理;只注重检修中的状况,而忽视检修前后的情况,忽视了前因后果,就检修论检修;条块分割,易出现盲区。聚焦范围狭窄,信息高度集成,其透明度却很差;由于程序复杂,更新缓慢,作业指导书修编滞后于设备检修现状,无法使用;传统文化推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采用标准化作业却是授之以鱼的做法,造成部分员工依赖心理,不求上进,达不到提高技能的实际效果。长久导致大部分员工工作技能低下,工作层次低下。

“写你所做,做你所写”,这就是作业指导书制定指导思想。通常由检修作业从事者编写自己在工作中使用的作业指导书,闭门造车这就是一份作业指导书的诞生过程。作业指导书既然是实践经验的积累,那么沉淀经验的机制是什么?作业指导书既然是指导员工操作的,要达到没有参加过类似作业的人员经过仔细学习就能正确完成作业的要求,怎样确保作业指导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有时候,作业指导书编写者会有私心,想到:“我把什么都写在上面了,那我不是没有价值了”。这样一来,其编写的作业指导书有所保留。如何避免这种人性的自私对作业指导书的影响呢?

施工现场作业是复杂多变的,活动过程不同的工序在不同时间或者相同的时间段存在着顺序、并序、交叉、作业交织情况,而各自工序作业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下需要不同的资源组合。这一客观实在要求作业文件必须达到高度统一协调,必然考虑个各个工序单独作业使用的必需。作业指导书不仅要让作业人员明白本工序作业的全部细节,还要明确在整个工程的联系,包括其位置、作用、以及相对整体的各种要求。因此要求每一个作业工序要具备独立性,即满足作业时的分部交底、分部施工作业的需求,还要能通过此把握整个项目活动的脉搏。这样的要求,似乎把原本高度分解,仔细分析的工作又综合了回去,即使苟且为之,也显得勉为其难。

作业标准化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工作流程,但工作流程恰恰为中国企业弱点。大部分中国企业进行的业务流程管理只是一种技术的运用,中国企业组织结构仍保存了金字塔状的集权控制模式,所谓的业务流程是按职能部门运行而不是按工作流程运行,没有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

所有这些凸显了标准化作业缺点:标准化导致适应性差。产品多样性降低,不能定制化、个性化,导致对顾客吸引力降低;变动标准程序的高费用增加了改善的难度,从而使得原设计漏洞造成的损失扩大;容易使得竞争对手针对组织产品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从而丧失竞争优势;易使得组织生产流程或管理模式固化,难以更正。

即使顺利执行作业指导书,但是事情走向另一个极端,标准化的性质是反对事物的增加,简化事物,但作业标准细化,流程冗长是否违背此初衷?

2.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化良好行为、测量管理体系,加上班组建设、5S 、NOSA、安全性评价等等这是中国企业近二十年来常见的贯标历程,多轮次贯标对企业的稳定造成巨大冲击,也使得员工无所适从,丧失了自信心。中国文化具有追求稳定的特点,变是一时,恒才是远。不喜变动,传统文化推崇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频繁变动形成动荡。一种思想、一个观念如果不停留在宣传鼓动阶段,还要付诸实现,就需要有对现实发挥作用的中介,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现实,必须通过社会政策的转化才能发生实际作用。为此应该由各个行业将众多标准体系抽象条文融汇整合,由各行业消化后推出专业实施细则。既避免外行指导内行的尴尬,又减少多次贯标对企业的折腾。可见标准化管理在实施中要体现对企业固有文化的尊重。

3.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5.1 绩效测量与监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和其它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不安全事件分析所需,要求每个基层员工报告自己的违章、未遂、间接伤害、损失行为,提倡互相揭发检举,自查自纠,这些举措固然有利于强化安全管理,却有悖中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攻无讼的传统文化,违反中国传统人伦,破坏了企业中的人际环境。实际上,经过多年安全检查发现,在基层班组的安全活动记录上,相关“揭发和自报违章、未遂”的内容几乎空白,使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一系列基础管理方法成为苍白口号。充分说明标准化管理的某些做法在中国土地上水土不服,有待在实施中调整策略,减少负面影响。  

四、标准文本的语言文字背离汉语言规范

现行国家标准通过采用国际标准而形成,由于忽视文字规范,现行国家标准的文本中存在很多文字缺陷。最突出的缺陷在于大量使用英语式语法文字,违背规范中文的语法与语言习惯。其后果,许多条文读来诘屈聱牙,意思恍如天书,晦涩难懂,严重阻碍基层企业学习领会,遑论认真执行。比如说“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和“非预期使用”这两个词语,你能明白其意思吗?如果告诉你,“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是“满意度”之意,“非预期使用”是“误用”之意,你又有何感想?

1.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JS        论证研究

MSS      管理体系标准

MSS族    管理体系标准族

MSS项目  管理体系标准项目

PDCA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SC        分技术委员会

TC        技术委员会

WG       工作组

 

在该标准文本中使用“缩略语”,而且为英文字母缩略语,显得极不恰当。英文缩略语比起中文缩略语,可以用任何方法缩略(将一些字母部件组合在一起),所保留的原义信息微少,仅仅剩下符号功能。在汉语文本中通篇多处出现英文缩略语,考验读者的记忆力,打断汉语行文,阻碍文意理解,殊为失当。而且作为工作指南,公然违反自己倡议的“易于理解、含义明确、无文化偏见、易于翻译”原则。不加翻译直接混入汉语中的外文缩略语,破坏了汉语纯洁性。

其实,在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中提出以下原则:

 

5 总则

在提出、制定和维护MSS阶段应遵守下列原则:

灵活性    MISS应适用于各相关专业、文化背景和规模的组织。不可妨碍组织间的竞争和妨碍组织建立高于标准的管理体系。

易于理解  MSS应易于理解、含义明确、无文化偏见、易于翻译且总体上符合实际。

 

其“易于理解”原则要求管理体系标准应易于理解、含义明确、无文化偏见、易于翻译,但是在现行国家标准中却背离了这个原则,似乎“国家标准”起草人只关注标准的行业作用,漠视语言文字的教化功能。诸如滥用被动句,滥用介词结构;遣词造句不当,意思表达含糊,甚至歧义;滥用长句、从句;同类概念表述用不同形式,违反“统一性”原则等文字缺点。坚持使用符合规范的中文,摒弃英语式句法,使“国家标准”容易为国人理解,更好服务中国企业。如果工作中使用的语言文字深深烙着外文的印记,所提倡的工作方法如何深入人心?

虽然当今科技发展催生了西方文化一元性论调,全球文化也有同质化趋势,但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依然无庸置疑。贬损和牺牲多元文化既不符合当代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也会将中国企业推入艰难境地。

五、结语

从以上四个方面分析,我们看到,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在与西方管理理念碰撞中处于弱势地位,只因许多人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标准化管理注重物的使用,希望获得高效率,注重制度、规范管理,属于“硬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重要性,以柔见长,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属于“软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和标准化管理思想虽然有不同的管理方向,却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应该相互补充,尽量做到人物相宜。不应该以“对错”、“优劣”之类字眼来简单评议标准化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用这种粗砺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有失偏颇。既不抹煞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也要看到传统文化在充分掌握现代视野后其内在智慧深度开发,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具生命活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朱熹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比喻事物发展只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立足传统文化自信,以开明宽阔的胸襟,广泛包容,我们的事业方能兴旺发达。

(作者单位: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标准建好管好普惠金融服务站成效凸显
下一篇: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