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产业链高效合理分布、推动技术扩散和进步、加快全球脱贫步伐、带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2018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1.75万亿美元依次降至2017年的1.43万亿美元和2018年的1.3万亿美元。
跨国直接投资下降对全球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世界经济平衡健康发展。过去十年,外国直接投资一直是发展中经济体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也是抵御经济和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支撑。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外国直接投资还是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来源,占发展中经济体整体流入资金总额的39%左右。目前出现的减弱趋势毫无疑问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不利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更不利于缩小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减贫脱贫的进展。
其次,不利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很多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表明,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94万亿美元。对全球而言,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外国投资支持,会有近五分之一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无法获得项目融资。
最后,不利于专业高效分工的全球生产和价值链建设。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全球生产和价值链的形成,这一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更好地利用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也促进了基于跨国间高效分工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呈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但从过去五年的数据看,这一趋势近年来正在弱化。
跨国贸易和投资对各国是多赢互利的国际合作,这是二战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主流经济学已经证明的基本结论。面对未来,各国必须共同携手合作,通过广泛磋商和谈判,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国际多边体系,从制度上更好促进并保障国与国之间更多开展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第一,加快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建设。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多边体系,以及区域性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安排,对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投资、技术扩散和减贫脱贫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制度保障下,各国放宽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并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通过贸易和投资促进了全球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合理分布、技术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国家间利益的相互融合,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但是,这一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运行,也暴露出了相应的弊病和缺陷,使得多边机制的任何改革和完善都困难重重。多边体制面临的分裂和挑战压力,需要各成员国政府与时俱进地对现有国际体系和制度进行认真反思和改革完善。从贸易和投资领域看,强化基于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安排,提高WTO贸易和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对各国有可能扭曲公平竞争基础上自由贸易的政策进行更严格清晰的限定,滥用安全标准进行贸易和投资限定等,都应该是完善多边体制改革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第二,加强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国际制度建设。跨国直接投资一般都会涉及技术装备输出和转移,保护好与此相关的知识产权是跨国投资者的利益关切和基本要求。在技术日益主导竞争力的趋势下,保护好投资导致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也是跨国企业从事跨国投资、贸易、合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知识和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的纠纷会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国际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法律体系,统一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标准和处罚标准,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也要避免知识产权保护被滥用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这对消除投资者知识产权风险和担忧,扩大跨国直接投资,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构建更加开放便利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空间载体。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基于特区、园区实施专门的开放制度和政策,可以集中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形成高效分工相互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可以提供更好的城市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优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投资环境,是外国投资聚集的理想空间。为了更好地吸纳外国直接投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进一步优化特区园区建设和布局,提高服务质量和聚集效率。
第四,完善金融市场的整合发展和协同监管。金融市场的服务功能在跨国投资和产业链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动荡同样会对全球跨国投资和贸易产生破坏性作用。为了更好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需要各国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全球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一体性,监管部门加强跨国间金融监管的协同性,有效应对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监管规则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和风险。
作者: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 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