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从长远战略角度对我国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等4个维度,涵盖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质是产业链水平的现代化,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产业链,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快速从一个农业国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庞大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突出,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链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产业链控制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瓶颈凸显。由此导致我国产业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增值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交织叠加在一起,现有国际分工体系面临严峻挑战。要深刻认识加快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促进产业链升级、提高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紧迫性,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政策协同为保障,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第一,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涵盖底层技术、零部件和材料、基础设施、质量标准、政策环境、人才队伍等多要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源,直接决定了产业链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产业链水平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也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比如,底层工业数据和设计软件、研发设备等技术工具匮乏,高端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比较落后;等等。
为此,应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动国内产业力量,强化协同,组织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推动重大示范工程实施,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适应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量子通信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二,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链控制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全产业链控制、关键环节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全产业链控制的企业一般为产业链主导企业,主要通过契约方式组建产业链合作联盟,通过优化联盟内协作机制提升产业链绩效,或通过核心能力培育,增强对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构建动态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关键环节控制更多地植根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利用自身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优势掌握话语权。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则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互补互促效应”,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过程中进行市场控制和利润获取。由此可见,是否拥有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否拥有具备“杀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是决定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关键。
因此,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的重点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增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做大做强。要激发国有企业、现代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建立适应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创新企业培育,把发展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数量多、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第三,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一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二是促进供需联动发展,既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也要注重发挥人口和超大规模市场规模优势,以庞大的国内需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内外联动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促进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衔接,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四是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的联动,建立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五是促进要素协同联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导向,以相关政策协同为保障,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为支撑的新优势。此外,还要加强中央和地方联动,聚焦5G、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汽车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把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