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石建勋    2019-05-17 15:51:38    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更加重视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特别是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其放在更加紧要的议事日程上,优先考虑、重点解决。要从两个方面发力,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

其一,加快推进金融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全面、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从世界金融发展的历史看,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金融的发展只有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虚拟经济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服务服从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当好实体经济的“血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因此,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稳金融的大原则、大方针和大方向,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由路径,也是我国经济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要加快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看,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既要下大气力维护金融稳定,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因为教条而僵化不前,对风险束手无策,导致风险扩散甚至加剧。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合理把握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既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也要把握好度,决不搞“大水漫灌”。总的来说,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其二,坚持底线思维,维护金融安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负起责任,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提高防控能力。

具体来说,要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与本领,在强监管、降杠杆、治乱象过程中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制度与机制,特别是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筑牢我国经济和金融长期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钢铁长城”。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把好风险防控的每一道关,健全金融风险责任担当机制,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

 

 

相关热词搜索: 系统 金融 风险 底线

上一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下一篇:把握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的深刻变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