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引发了云南贡山独龙族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激励着独龙族群众继续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地处深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江乡原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这几年来,除了独龙江的草果、重楼、独龙牛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外,当地重视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积极开展普通话学习培训,厨师、家政、竹编、农家乐经营民宿等技能培训,并利用非遗、自然山水资源,通过“非遗+扶贫”“旅游+扶贫”的模式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将文化助力脱贫致富的实践展示而出,也为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之路。
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文化对于贫困地区的改变,绝不局限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提升、文艺活动的增加,而是与村风村貌、精神状态、发展理念以及产业发展、幸福指数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它在扶贫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且足以引领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地区发展路径的选择。结合独龙江乡所有贫困村脱贫的生动实践及诸多贫困地区的发展经验,文化扶贫、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启智,精神面貌聚活力。文化扶贫不仅是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来改造旧的、迂腐的文化价值观念,还是注入“我要脱贫”内生动力的第一推动力,是促进贫穷地区致富的先导。实践证明,治贫的首要措施就是治愚,消除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贫困文化,用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面貌激发活力,是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其次,文化丰产,收入增加让百姓得实惠。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富有特色农业、非遗民间技艺之“鱼”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用好文化的知识普及和现代化思维开启的功效,就地掌握“渔”之道,原是最轻松、最实在的发展之路。文化扶贫不能狭隘地归结为公共文化扶贫,它承担着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等诸多扶贫行为的导向引领作用,发挥着文化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此,应当充分发挥文化与当地特色产业开发的融合度,让广大群众在产业的发展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并回过头来愈发重视文化建设。
最后,文旅融合,夯实区域发展根基。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大有可为。包括少数民族聚集区在内的不少偏远地区往往蕴藏着独到而优美的文化及旅游资源,而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诸多方面的综合性产业。在不少地区,其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成为巩固扶贫成果、增强发展持续力的重要力量。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文化扶贫也一样,它是关系思想观念转变、知识水平提升、产业发展选择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仅是激发脱贫致富斗志的第一步,更是阻隔返贫、确保发展持续力的硬支持。对此,应进一步发挥文化扶贫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劲绵远的文化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