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郑洁    2019-03-06 15:27:55    中国社会科学网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全媒体时代已来临。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全媒体时代面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使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总体稳定的态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肯定了这些重要成就,同时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多样舆论环境的综合作用下,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有待加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交锋日趋激烈,一些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实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手段日益隐蔽和多样。一些错误观点、有害思潮、模糊认识沉渣泛起,竭力与主流思想争夺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为我们全方位掌握网络话语权增加了难度。

  二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网络话语体系建设是获取网络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网络话语体系建设主要解决“说什么”“怎么说”“在哪里说”的问题,它包含网络话语内容、网络话语策略、网络话语生态建设等内容。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存在创新不足、自身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及其话语效力。

  三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能力有待加强。任何一种思想观念要为人熟知和认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思想观念本身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拥有让其传播出去的能力。当前,我们亟须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能力,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覆盖面,使党的声音能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复杂多样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渠道未能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度不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集群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网络话语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需要不断提升。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全媒体环境

  伴随着人们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进行媒介信息传播,人类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媒介载体以及对地域、人群等的覆盖面上追求最大范围和最好效果。人们可以综合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融合传播,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从而最终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传播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我们应充分把握网络话语特征,掌握其传播规律,在网络话语传播过程中赢得主动权。为此,一要敏锐抓住全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二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三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把握主战场 巩固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为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是重视网络主流话语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取得并非一劳永逸,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强网络主流话语内容创新,使其充分体现时代性、时效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升其公信力和接受度。在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立足实践进行主流话语创新,提升话语内容的说服力。对网络主流话语的创新应注重増强话语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及时观照和回应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网络主流话语的现实阐释力,让民众充分了解和感受其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网络主流话语的解释力和影响力,更好赢得和巩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是完善网络空间相关法律法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全媒体时代,应加强互联网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网络在法治保障下健康运行。同时,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要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和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做出更新、调整和完善,用法律明确规范各种思想传播的界限,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各级执法部门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通过互联网散布威胁国家安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等内容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我们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世界互联网发展状况,在坚定捍卫我国网络空间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的认同度。我们既要善于运用网络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又要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议题设置能力,扩大我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四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我们应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科学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手段,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传播,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打造一支网络技术运用熟练、知识储备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从而有效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洁)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 意识 形态 话语权

上一篇:真正的精品,必是“与时代同步伐”
下一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 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