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抓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牛鼻子”

唐飞泉    2019-02-21 15:53:08    大众日报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这是对建设制造强国新的战略定位。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新动力,其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新技术、新应用,可以为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短板和瓶颈也在不断凸显。

  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和应用系统创新能力较弱,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芯片、高端数控机床、中高端机器人、核心工业软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造成我国智能制造高成本,产品低竞争力的困境。如我国半导体自给率虽然已有所提升,但是半导体核心芯片仍然受制于人,严重依赖进口。我国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通用电子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与可编辑逻辑设备、半导体存储器和显示及视频系统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几乎是零,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多数集中在电源、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封装等中低端产品或环节等。在智能制造核心应用软件方面,SAP和IBM等国外企业占据了我国核心工业软件的设计、试验验证、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等重要环节。

  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产品商业化能力弱。一方面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欧美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以国家产业基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海外并购的限制增多,导致此种模式持续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政府财政支持过于集中于直接支持和补贴,难以区分企业创新效率和经营风险,不利于智能制造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的支持,产品商业化转化能力不强。智能制造属于资本高密集型行业,项目实施周期长。而在我国去杠杆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在融资租赁担保、商业化产业基金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单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升级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由于需要高投入、高试错成本,及对供应链的高要求,智能制造对于产品从技术到商业化要求有专业孵化器的需求。我国绝大部分专业孵化器与市场、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资源协调能力,运营效率不高。

  智能制造配套服务业发展滞后。智能制造的实质是制造业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从初始的工艺和产品研发,到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都离不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撑。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40%到50%,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仅为15%。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比重较高,中西部等内陆省份偏低。我国劳动密集型基础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与智能制造互动效率较高,而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部门间互动效率偏低。

  智能制造相关人才供给结构不平衡。我国智能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和短缺矛盾突出,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不足。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传统岗位需求减少,造成传统岗位人员过剩;数字化建模、3D打印、高精密测量等新型智能制造人才较少,难以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细,职业培训发展滞后,造成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我国智能制造重要领域都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

  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新一轮激烈竞争与转型升级大潮,我国必须牢牢抓住智能制造这一新动能,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全面布局、重点谋划。

  构建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首先,构建我国智能制造可持续生态系统的顶层设计。应改变目前政策缺乏统筹的困境,在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完善法律,充分保证计划实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激发民营资本的参与热情和活力。其次,构建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体系。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深化政府、产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促进信息共享。让研究机构保留足够的资金自主权,避免机制僵化。再次,完善我国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展开合作,聚焦影响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核心关键领域的基础创新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掌握关键环节的技术。最后,建立多层次、充分考虑中小制造企业生命周期的政策资助体系。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资助政策,应建立基于企业技术研发方向、企业竞争力、研发效率的财政减税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设立商业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专业化孵化器,给予政策支持。

  加快智能制造价值链整合重构。智能制造的内涵是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通过创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即在生产层面创新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线,在运营层面创新智能管理和智能供应链,在服务层面创新智能服务和智能新产品。高度重视价值链的整合重构,包括制造业研发、设计、制造和物流环节的垂直整合,以及价值创造网络链条的横向整合,产业和服务于其他生产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工程整合。推动制造业改变以往“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和组织架构,加快分离和外包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加快价值链的整合重构。制造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过程中的服务需求、竞争力与成本的比较优势,重构制造领域价值链,推动技术、资源和管理方面的整合,提升产品附加值。

  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一是加快高校教育市场化改革,鼓励高校增加职业教育课程指导,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增加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相关专业设置、增加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专业,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二是通过展示智能制造魅力,改变人们观念,吸引更多其他行业的人才从事智能制造;三是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上,加大智能制造和信息产业相关业余课程的教学力度,让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制造业;四是政府联合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结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平台体系、“工匠”培养体系,明晰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和智能制造相关资格证书;五是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减税和补贴力度,尤其是智能制造和先进信息产业的补贴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行设立“工匠”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增加员工培训支出,培养终生学习意识。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在全球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和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大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创新效率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力度。各级政府应根据生产性服务业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与新需求,引入新技术投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含量与创新效率。制定合理的制造业转型长效机制,鼓励部分发达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消除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加快互联网和物联网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推广应用,构建产业间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生产性服务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作用。降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减少低效管制。避免盲目追求速度和解决就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适当调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发掘存量资产的发展潜力,释放新活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系 唐飞泉)

相关热词搜索: 制造业 智能化 转型 牛鼻子

上一篇:地方政府投融资类公司 亟待市场化转型
下一篇:过有道德的生态生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