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取得大发展。今年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5周年。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次重大变革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策走向的分析,我认为,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趋势一:北京、天津正在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进而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协同层级和空间范围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所谓更高站位,就是要把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域,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所谓更深层次,就是指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着力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推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发展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
趋势二:京津同城化趋势明显,这将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不能理解为北京、天津双中心。要从两个层面准确把握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含义。首先,北京和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两个超级大都市,在探索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深层次看,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更加强调京津联动,加快实现京津同城化发展。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推动京津同城化,关键是要实现京津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等,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支点。
趋势三:京津冀可与环渤海区域的协同发展。
当前,湾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环渤海地区既有北京、天津,也有唐山、秦皇岛、营口、大连、烟台、东营、威海等沿海城市,还有沈阳、济南和青岛等北方经济中心,区域内人才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乃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引擎。以湾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带动河北周边、辽宁南部、山东北部,继而辐射东北、华北地区,逐步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连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