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部分用人单位抱怨,这几年接触的一些95后大学生进入单位后说跳槽就跳槽,无论是求职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有几分“任性”,真是“被宠坏”了!(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论是被批评了就辞职,还是毕业半年了靠家里养着,抑或毕业之后不着急工作要先旅游和休息,大学生的角色扮演背离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期许,让他们产生了“95后被宠坏”的认识。“95后”的高流动性,不仅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也会对个人成长不利。
出生于独生家庭、成长于市场、生活于网络的“95后”,享受了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万千宠爱。他们没有父辈那样大的经济压力,可以从容地“慢就业”;他们更加在乎个人的利益、权利和尊严,更加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不愿意受委屈;他们更喜欢平等的职场关系,对那种等级森严的科层制缺乏足够的认同……“95后被宠坏”的背后,既有代沟的因素,也有文化冲突的因素。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我们不能只看到“95后被宠坏”的一面,却忽视他们的另一面。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95后”大学生身上,也拥有许多闪光点。一味地去贬低他们,一味地去要求他们改变,用人单位能否换位思考一下,也要从“95后被宠坏”这面镜子里反思自己在职场关系和企业文化上的短板不足。
“95后”作为“数字原生代”,互联网的碎片化、视觉化和娱乐化特征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使得他们更具有平等观念和权利意识,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也更为明显。“95后”频繁跳槽,从侧面折射出他们对职场环境不够满意。不论是职场关系更加平等和谐,还是工作环境更加舒适,抑或休息休假的权利得到保障与尊重,面对员工的结构性变化,企业也需要进行调试,而不能老是等着“95后”来适应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造就了一代代不同的青春。一方面,“95后”要在职场中提升能力、磨炼意志、涵养心态,让自己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力量甚至是顶梁柱;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杨朝清)
(原标题:“95后被宠坏”问题没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