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初学,先令其明长幼之分,发孝悌之情。言动有仪,饮食有节,勿轻易打骂人,然后问其每日读书功课。
子弟初学,先宜属对。要知对书一部,其中字句各有平仄、上下、虚实。分门别类,若能细心熟记,不独开发其聪明,日后文词章句、学识见闻,大有广博。所以好对书名之曰“五总龟”。因天下万事万物但有所问,无不知晓也。岂可以浅学视之!
人之耳目心思,必有所用,不用于正,即入于邪。若专好在没要紧处着精神,则于要紧处反不照管矣。读书治家做人都是如此。何以谓没要紧处?如好酒、结交游荡、管闲事之类皆是也,所以凡观人者,只看其所好何事,其人之邪正可知矣。
凡见人家于厅堂好华洁,其书房全不收拾,算盘、账簿、闲书、戏具与经书文艺混在一处,其人必读书不成。亦有书房精洁,字画几案铺设整齐,而读书不成者云何?曰:“他只是外面整齐,其胸中文义全不理会,那得有成!”
今人不思教子孙,遂说子孙好不教自好,子孙不好教亦无益,独不闻孟母之三迁,汉朝之万石乎?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人家子孙,大抵中材者多,习于善则义,习于恶则恶。古来累世义门家称礼法,非由于教训耶?
人生在世,全要贵于自立,若只倚靠着父兄教训,原不是好子弟。试看古今许多大圣大贤,何尝是父兄教出来的?只为子弟不才,不得不有望于贤父兄耳。
人家教子孙,只教得幼小时。若到后来长大了,其好与不好,全在自己为持。但小时好,后来自己再学好,就极容易;若是小时不好,后来自己才学好,未免甚难。所以教子孙于幼小之时,最为要紧。
——摘自《传家宝全集》(清·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