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半为农者半为儒

史世海    2019-07-19 16:45:09    中国纪检监察报

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内涵包含做人、行事、信仰、追求诸多方面。古代先贤倡导的耕读传家,既注重学做人,又注重学谋生,具有安身立命的意旨。《颜氏家训》即把“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作为治家之要来强调。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陈白沙潜心为学,诲人德才并重,长年与弟子、后辈“耕读自乐,不求闻知于人”。他曾有感而发赋诗曰:“二五八日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字里行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代乡村最美的一道风景。

据史书记载,陈白沙的学问“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以“自然为宗”“澄心悟道”“以道为本,道通于物”“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等哲学思想,开启了明儒心学先河,在明代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誉为“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也成为中国古代广东惟一从祀孔庙的学者,故有“岭南一人”之誉。

陈白沙处世“身居万物中,心在万物上”,其人品与其学问一样为人所敬服。他拒仕居乡数十年,于富贵、功利、得失、生死之间,“举不足以动其心者”,人们都称他“活孟子”。陈白沙早年粗衣敝屣,饭粝茹蔬,曾经向乡人贷粟,但他心地宽平,不以生活中的艰苦为艰苦,他好赋诗,诗中的“客至惟谈稼,年衰不入城”“独往亦可乐,耦耕多近邻”“墟烟浮竹杪,田水到桑根”“平生不戚戚,衰老犹嬉嬉”……深深蕴含着一种耕读的自得之乐。都御史邓廷缵曾令番禺县每月送米一石,每年派人供他役使,他却坚辞不受,说自己“有田二顷,耕之足矣”。

陈白沙在教育弟子、后辈耕读并举时,以正风俗成人才为要务。他特别强调做人应有才能,认为子弟只有具备能取重于一世的才能,方可成家立业。反之,则难自立于人世。“世间美恶存乎人,人之贤否存乎教”,陈白沙传承家风,把才与德联系起来强调,指出才能的不足,可以导致人品的堕落,并为此写了一篇《诫子弟》,其中说,人成家立业难,倾覆却很容易……大凡能立身于世,必定有被一个时代推重的才能。别人需要的,我全都没有,到了不能成家立业时,就推诿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果真不在于自己吗?人们家中子弟不成才的多,成才的少,这就是过去人们感叹成家立业难的原因。你们要努力成才。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后辈,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那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陈白沙曾写下《戒懒文示诸生》,主张做人与做事一定要自觉勤奋:“细看万物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懒怠。”他还专门写了《大头虾说》,以“大头虾”的“丰乎外,馁乎中”,警示子弟要践履笃实,不能做不务实、图虚荣的人。陈白沙的言传身教,陶冶了弟子、后辈的心志与情操,他们的成人与成才,正如黄宗羲所赞:“故出其门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其高风之所激,远矣。”

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盛不衰的一种传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古代先贤的名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庭建设中的正确价值取向。陈白沙所强调的“能立于一世,必有取重于一世之术”,不愧为充满睿智的处世之道。我们教育子女,不妨像白沙先生那样德才并重,使两者相得益彰。“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做人的道德品质和做事的智慧才能,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成就人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相关热词搜索:半为 农者 半为

上一篇:家风家教 用行动传递下去
下一篇:“家风旅游”成新风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