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86岁了,面对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心如止水、虚静恬淡。80岁生日那天,他用毛笔书写了一副林则徐的对联悬于床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父亲18岁在县政府担任物资保管员。那时是供给制,所有公职人员的衣服被褥、洗漱用具全是国家供给。父亲保管这些物品,若是想藏匿些,易如反掌,但他从来没这样想过。有一次,父亲的发小来看他,见满眼的物资就顺手拿走了一条毛巾。事后,父亲拿出一毛七分钱给会计,会计不知道如何记账,就说算了。不得已,父亲到街上买了条毛巾补上。由此,大伙儿都叫他“呆子”。
父亲19岁调到县粮食局,23岁任基层粮管所主任,手中有了批平价粮油的权力。当年,平价米是0.152元一斤,而市场价格则是0.304元一斤,油的差价更大。在粮食极为匮乏的年代,这些诱惑可以说是极大的,但父亲在这个位置上干了20余年,从未出现半点问题。
记得我十岁那年,有位阿姨送给妹妹一条漂亮的连衣裙。她家人口多,米不够吃,想找父亲批点平价米。那裙子做工可精致了,胸前绣着一串紫葡萄,领口嵌了那时候少见的蕾丝花边。妹妹小人儿站在镜子前美得不行。父亲回来后,问裙子谁送的。当他了解了情况后,叫妹妹立即脱下,让母亲送回去。妹妹拼命捂住裙子舍不得脱。父亲跟母亲商量退钱给人家,但母亲叹气说,这条裙子得值9元钱左右,若是退钱,家里这个月生活费就不够了。母亲弯腰在妹妹耳边说:“这是人家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把这个还给人家,妈给你另做一条新的。”妹妹知道母亲说话是算数的,就脱下了裙子。
第二天晚上,母亲坐在缝纫机前,用碎布角为妹妹做裙子,花了两晚工夫拼了一条裙子。这件事对幼小的我触动很大,懂得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要的。
父亲45岁调任粮食局饲料股股长,手中有批饲料的权力。那时候,城里人家里也养些鸡,都想弄些平价饲料,而农村的饲料缺口更大。对于确属经济困难的,父亲也酌情照顾。有人心存感谢,送些土特产到家里,都被父亲婉拒了。
有一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父亲不在家。一位乡下人送一块肉到家里来,母亲不肯收下,结果对方扔下肉就离开了。父亲回家后,知道此事大发雷霆,“蛮不讲理地”一定要母亲连夜退回。我们都不知道这人姓名,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儿。我和母亲打着伞,走遍了家附近的旅馆,一直到凌晨一点,我们终于找到了那人。那人见了浑身湿漉漉的我们将肉退还给他,不禁流出泪来。
父亲辛劳奔波一生,家中没有存款,没有贵重物品,但他留给我们清廉的家风,却是我们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作者葛凤祥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