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他的名字从未远去

——重温杨善洲精神

杨新华 胡东湦 吴明凤    2019-05-29 11:43:11    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为杨善洲半身雕像。

图为今年5月8日,保山市杨善洲志愿者市纪委服务队的成员到保山北庙水库水源保护区开展捡垃圾的志愿者活动。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而今,他的事迹,依然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诵;他的名字,如同一面光辉的旗帜,不因时间而褪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树立公仆意识、弘扬优良作风。本期栏目特邀杨善洲同志的女儿、身边工作人员、农村干部和当地纪检监察干部,让我们与他们一起,重温杨善洲精神,感受杨善洲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1968年,大姐杨惠菊结婚,爸爸嘱咐妈妈不准请客,不准收礼。”

  ——杨善洲二女儿杨惠兰讲述父亲的清廉家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党员干部作风的一扇窗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熟悉杨善洲的人都说,杨善洲自己始终保持勤俭质朴的作风,吃饭简单,抽烟是老百姓抽的牌子,很多年穿的就是那几件衣服。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家人也严格要求。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说:“1968年,大姐杨惠菊结婚,爸爸嘱咐妈妈不准请客,不准收礼。1993年,妹妹杨惠琴结婚,爸爸仍是叮嘱她婚礼从简,少请几桌。1975年的雨季,家里的老屋漏雨。我妈让人捎信给我爸爸,让他凑点钱修整老屋。爸爸寄回来30元钱,让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接一下;还说,眼下,比我们困难的群众还很多……”

  对女儿如此,对孙辈,杨善洲也不溺爱,不搞特殊。孙子杨福李当年和老人一起上山造林,和林场签下了承包茶地5年的合同。杨福李干了3年不想干了。按照合同规定,中途放弃算是违约,得交300元的罚款。杨善洲对孙子说:“既然不干了就要按照合同规定交罚款,如果你暂时没钱,先给林场打个欠条,我用工资给你垫。”如今杨福李也成为了一名党员干部,他说:“爷爷的精神已经融入家风,时刻提醒自己从点滴做起,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保山市施甸县纪委监委干部胡东湦小时候和杨善洲的女儿杨惠琴一家住在同一个大院里,杨惠琴的儿子杨小弟是她儿时的玩伴。提起杨善洲,胡东湦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衣服上缝缝补补,总是教育大伙不准浪费粮食”的老人。

  “有一天,我在惠姨家吃午饭,杨小弟碗里的饭不想吃了,要剩下,结果被善洲爷爷严厉制止了,直到他把菜都吃光了,老人才高兴地说:‘这样才对,不能浪费粮食。’吃完饭,在厨房收拾碗筷的时候,惠姨告诉我,她上中学时还有一分、两分的票面,那个时候善洲爷爷一个月只给她6块钱,这就是她全部的生活费。以前日子紧张,现在吃穿都不愁了,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这虽是一件小事,却让胡东湦深深感受到了杨善洲一家朴实、节俭的良好家风。如今,当她自己也成为一名党员干部时,她常常会想起当年,杨善洲说的话:“要踏实、勤奋,才能立足社会。”胡东湦说:“这些话激励着我踏实地干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位于施甸县善洲林场的杨善洲事迹陈列室,每年都有很多参观者。杨善洲戴过的旧草帽、用过的东西触动着参观者的心。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带着孩子来的。施甸县尹家庄的村民张开顺常借清明节回乡之机带一家人来这里看看,他说:“我父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土改时就与杨善洲老书记共事,经常给我们讲杨善洲的故事。”他希望让年轻人多了解家乡模范人物的事迹,学习杨善洲精神。

  “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这是老书记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回忆杨善洲的为民情怀

  “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这是老书记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当年曾跟随杨善洲一起植树造林,他对记者说。

  退休干部苏加祥曾担任杨善洲的秘书,他回忆说:“有一天老书记带着我到一个生产队调研,看到一个背着娃娃的农妇在挖地,非常艰难,就对生产队长说‘就靠这样挖怎么行,买几头牛犁地嘛’。队长无奈表示牛太贵了,买不起。老书记没说话,下乡回来后,他对我们几个人说:‘我们凑钱给那个生产队买两头牛吧。’随后,他拿出了400块钱,我们也凑了100多块,买了两头牛送去。”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北汉庄村是杨善洲生前办样板田、推广保山农业科技的村庄,30多年前,杨善洲在这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这里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动人故事。

  原保山县姚关镇尖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戴绍凯回忆说:“1960年的一天,老书记到我们大队下乡。听说县委领导来了,我连忙安排食堂杀鸡招待。老书记得知后,说:‘现在老百姓都在艰苦奋斗,你杀鸡给我吃,我怎么咽得下去?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能搞特殊化。’他和大家蹲在一起吃着野菜,还询问大家现在包谷长势怎样,家里有什么困难……饭后,他坚持交饭钱,我们不收,他严肃地说:‘大家生活本来就困难,我怎么能搞特殊!’大队只好收了他的伙食费。”

  退休后,杨善洲依然心系群众,他扎根大亮山22年,对身边人说,是大亮山养育了他,是家乡的人民帮助了他,他终生难忘,他要感恩,他要报答。他的一言一行,感动着周边的群众。曾在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担任技术总工的黄永高讲了这样一件事:“2011年,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开始建设,山高坡陡,全是土路,居住在林场旁边村子的一对老夫妇路过工地,看到坡陡路滑施工车辆无法将材料运送到山顶时,便回家牵来两头骡马帮忙运送水泥、沙子,一干就是10多天,当施工方要付给他们工钱的时候他们却一个劲地拒绝,说善洲老书记是他们的大恩人,报答都还来不及,怎么能要钱!”

  杨善洲为民服务精神在当地党员干部中的影响很深。杨绍武至今记得杨善洲对他说的那句话:“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一定要为人民谋利益。”如今,他带领群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恢复生态,打造旅游产业,让村民入股分红,全村实现了真正的富裕。他说:“用实际行动为乡亲们解决困难,才能不辜负善洲书记的嘱托。”

  为弘扬杨善洲服务人民的精神,近年来,保山市开展了一系列“学善洲见行动”活动。比如多家单位成立了杨善洲志愿服务队。杨善洲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李立杰介绍:“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后,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开展了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无偿献血、助残日、义务植树等活动。同时,市里还出台在职党员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相关规定,在职党员亮出身份、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5年,保山市杨善洲志愿者市纪委服务队成立。服务队的一员,保山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何怡说:“上个月,我们92名纪检监察干部到北庙水库水源保护区开展了水源保护区捡拾垃圾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大伙捡拾垃圾100多公斤。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拉近了大家与群众的距离,也弘扬了杨善洲精神。”

  “老书记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杨善洲的秘书徐德武深情讲述杨善洲的权力观

  进入杨善洲事迹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庭照壁上的7个大字:“人民公仆杨善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杨善洲一生秉持一个“公”字,没有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谋过一点私利,他曾说: “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这样评价杨善洲,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在杨惠兰的记忆里,父亲对家人要求最多的,是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因为这是腐化的开始。

  “1970年,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一位公社干部到家里,看到我们一家老幼的贫困情景,为我们感到可怜和心疼,回去后就派人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占公家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还给公家。’”

  公车不私用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底。杨惠琴说,她在保山读书时,一次放假回家,正赶上父亲去姚关镇出差,就想搭车。父亲说:“我是公家的人,办公家的事,坐公家的车。你是杨善洲的囡,凭啥坐车?”

  “老书记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说,正因如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1988年7月,我被分配到施甸县林业局工作。进入工作单位的第一天,来到办公室就看到了一位穿着朴实的老人,我以为是来办事的林农,当时有人给我介绍说:‘这位就是市委退休的杨善洲老书记。’”施甸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宣传部干部施德彩回忆:“老书记当官几十年,两手空空。退休后,义务造林,又把资产过亿的山林无偿送给了国家,没有给自己谋一点利益。曾有记者问他,林子价值这么大,你是个大富翁。杨善洲说,林场是国家的,是老百姓的,不是我个人的。作为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的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老书记这种秉公用权、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群众做实事。”

  杨善洲的老家——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书记李力说:“作为善洲故里的党员干部,有义务责任将杨善洲精神继承好、发扬好,把工作做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参与采写:杨新华 胡东湦 吴明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堂古村70年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习近平谈家风家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