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华堂古村70年的变与不变

2019-05-29 11:40:20    中国新闻网

“江南规矩第一村”华堂古村:70年的变与不变

图为华堂村王氏祠堂。嵊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5月,已是骄阳似火。沿着王羲之曾经的归隐足迹,跨越数百里路,便从繁华都市踏入“桃花源之地”——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

华堂村系书圣王羲之归隐地。1600多年来,王羲之后裔在此聚族而居,既传承着书圣精神,也见证了古村落的变迁。

图为华堂村羲之家训。 项菁 摄

步入老村,映入眼帘的是24字家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沿着鹅卵石小道,便进入古风沛然的王羲之家训综合馆,乐善好施、勤学不辍、风清气正的故事传递着家训的“前世与今生”。

华堂村村民、王羲之第五十一代孙王才林是全国自强与助残模范。30年如一日,王才林精心护理非亲非眷、因公致残的瘫痪村民,使其安然地度过了30个春秋。

“24个字虽简短,但足够有力。”华堂村委主任王春东也是王羲之后裔,他带着乡音说,王氏后裔总结立下的质朴家风,其实就是告诉村民为人处世要坚守应有的准则。

图为华堂村“九曲水圳”。 项菁 摄

继续迈步乡间小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惹眼球,庄严典雅又独具江南建筑风格。宗祠旁,一条人工水渠“九曲水圳”见证了村庄的变迁。500年前,为便利村民用水,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之妻石氏变卖首饰与嫁妆,从村外平溪江引入清水,筑起了这条总长357米的水圳。

“村民们遵守分时段、分功能用水的公约,并自发衍生出‘左邻监督右舍、下游监督上游、下午监督上午’的监督文化。”水圳流经的第一户人家,耄耋老人王伯江娓娓道来,纵使华堂村民数量超6000人,但这条水圳清流如故。

一规一矩之下,一厘一毫之间,华堂村世世代代子孙都秉承先祖遗训。嵊州市金庭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王国良介绍,多年来,华堂走出了120余位政府官员,无一人因贪腐罢官。

烈日当空,却清风习习。凭着千年不灭的一股清气,今日的华堂村被赞誉为“江南规矩第一村”。百余座老台门、数百米九曲水圳、数千米鹅卵石街巷……一景一致,映射着千年老村的昔日辉映,也显露出美丽乡村的今朝百态。

“不变的是家风家训对后辈的影响,变的是古村落的风貌与业态。”望着华堂村一景一物,王春东笃定道。

图为70年枣树。 项菁 摄

经过近1700年的积淀,华堂村保留了一大批古建民居。1995年始,华堂村正式启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工程,修缮受损、老化的老台门;2013年至今,当地政府下拨约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完善古村落的硬件配套。

在留住千年古村的岁月痕迹之时,华堂村亦不忘因地制宜兴产业。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当年王羲之钟情的这片山水成为了如今村民增收致富的风水宝地。“我们有8500多亩桃形李,依靠水果经济和花木经济,村集体经济一年的收益超过5000万元。”王春东自豪道。

在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大背景下,幽静古村再次迎来“蝶变”机遇。王国良说,自古以来,华堂村民风淳朴、和谐向善,“和、孝、规、学、义”的千年家学使村民独具海纳百川的胸襟,也逐渐促成“古村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新气象。

鸟瞰华堂村,错落有致的房屋朝气蓬勃。王伯江的300年古宅内,书法字幅贴满老旧四壁,院子里,一棵高出屋顶的枣树迎风轻摇,“这棵老枣树,挺拔70年了。”(项菁)

(原标题:“江南规矩第一村”华堂古村:70年的变与不变)

相关热词搜索:华堂 古村 70年

上一篇:“人生第一课”公益活动启动 正式推出线上德育教学平台
下一篇:他的名字从未远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