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林则徐,晚年常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子孙吃苦耐劳,奋发图强。林则徐传给后人的一盏青花瓷油灯,是林家最为珍视的传家宝,因为它蕴含着林家一脉相承的清廉勤俭家风。
林则徐玄孙林崇墉著有《林则徐传》一书,书中记载,林家有一件很有象征性的传家宝,即双芯油灯。每到除夕合家团圆的时候便拿出油灯,以供长辈教育后代之用。在林则徐祖父那一辈,家道中落,田产、房屋都变卖了。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想通过科举取得功名,重振家业,一心苦读,常常彻夜不眠,可是竟因此得了眼病。中举无望,他只能以教书为生,因此林则徐年少时家境颇为清苦。每当夜幕降临,林宾日便点上油灯的一根灯芯,在灯下教林则徐四书五经,天天如此。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挑灯苦读,林则徐的学识和品德都大有长进。长大后,为了增添家庭收入,林则徐在闽县衙门内兼做知县的书廪,也就是抄写员,以其所得俸禄填补读书费用。后来,林则徐回忆这段经历时,常想到小时候的冬夜,那时天寒夜长,在一间破旧小屋里,桌上点着仅有的一盏油灯,父母、自己、姐弟几人凑着油灯坐好,父亲和他读书,母亲和姐妹做针线活,常常身上冷得发抖……
豪富多出纨绔,寒门多育英才。尽管家里如此穷困,林宾日总是严格要求林则徐,除了教导林则徐学习儒家典籍,也让他了解李纲、岳飞、于谦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当林则徐听父亲讲起南宋爱国将领李纲的祠堂在福州越王山上,便向父亲提出邀请同学前去拜谒,父亲非常支持。
林则徐为官后清正廉洁,这与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这种家风传承延续到了后代,林家后裔每逢除夕吃年夜饭,长辈总会在桌子上摆一盏油灯,吃一盘素炒豆腐。每当这时,林家长辈总指着那盏油灯,对孩子们说起林则徐年少家贫时的故事。有一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佳肴满桌。邻居见隔壁林家非常热闹地在吃年夜饭,便好奇地向屋内探望,见到的却是林家一家人围着一张矮桌子,桌上摆放着一盏油灯,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盘素炒豆腐。
林则徐曾手书清朝大臣程祖洛的一段格言:“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甜美的泉水没有源头,灵芝仙草没有根基。人贵在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建树。流动的水不腐臭,转动的门轴不生蛀虫,民众的幸福在于自己的勤劳。
林则徐的优秀品质,正是得益于年少时的磨砺,而这盏油灯正是这段经历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