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客家门匾,门匾上大多镌刻四字词语,或标明姓氏来源,或彰显家教理念。
“清白传家”“苏湖流芳”“相国遗风”……腊月时节,走进江西上犹的乡村,就像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不管是百年老屋,还是现代楼房,门额上都有精制的匾框和讲究的题词,令人目不暇接。
千年古邑上犹是客家人聚居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民间恪守着“宁卖祖公田,不卖祖宗言”的理念,这一块块客家门匾上的四字横批,萦绕着书香墨韵的淡雅清幽,守护着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门匾起源于汉魏时期的“门第阀阅”,本是达官显贵用来标榜门户的功状,东晋以后,却被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带到南方,演变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历经千百年,在明朝中叶基本定型为今天这种在住房、祠堂门额上设置门匾的习俗。门匾没有“阀阅”那么庄重,却比“阀阅”简单、美观、实用。正是因此,门匾才能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上犹客家门匾是在民居大门的门额上制作一块长方形匾框,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四字词语镌刻其上,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于一体。
在上犹县,大多数门匾是各姓氏世代传承下来的,为各姓专用,有些也可通用,但都打上了客家人姓氏、祖居地、郡望(指古代某个姓氏成为名门望族时所在的地方)和迁徙路径等标记,突出体现了客家人不忘祖先、牢记历史的文化特征。
南迁客家人只要一看到门匾上的四个大字,就知道这家人姓什么,如张姓的“金鉴流芳”(唐代张九龄曾向唐玄宗进《千秋金鉴录》),李姓的“太白遗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等。
每一块客家门匾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有的门匾以姓氏来源为题词,如“冰清玉润”中的“冰”字代表凌姓,据传凌姓的祖先在周朝王室担任储藏冰块的官员——凌人,“凌”就是冰;又如“沈根传芳”代表叶姓,叶姓是春秋时期叶公的后裔,叶公姓沈,名诸梁。
有的门匾以郡望为题词,如“颍川流芳”代表钟、陈、赖等姓,颍川郡在今河南,钟、陈、赖等姓氏的祖先都是在颍川郡成为名门望族的。
还有的门匾以姓氏堂号为题词,如“紫荆传芳”代表田姓,“紫荆”是田姓的堂号之一。据《田姓族谱》记载,田氏二十八世祖田真、田庆、田广兄弟分财产时很讲公平,要将房前的紫荆树劈为三份,平均分配,谁知当晚紫荆树突然憔悴,第二天田氏三兄弟感叹,一株树木听说要分开就憔悴了,可见人不如树,于是大家不再提分财产的事,紫荆树也重新茂盛如初。
客家门匾曾经是客家人扎根、立业、兴家的精神旗帜,在客家人的心中有神圣的地位,因此客家人非常重视门匾的书写和绘制仪式。书写门匾的先生要为同姓,书写时间也要选择吉日。到了那天,主人请本姓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书写门匾的先生到场,摆放好三牲、三果、茶酒等食品,率领本门男丁,先叩天地、再敬祖宗,然后才请先生书写门匾。门匾写好后,还有揭匾、鸣炮等仪式。
一块面积不大的客家门匾,却承载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细细品味客家门匾,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善美家风的传承不息,也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