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92岁的老父亲看到我回来,开心得像个孩子。随后,他便习惯性地拿起身边的拐杖,在地上划来划去,嘴里念叨着旧事。我明白,父亲又在比划着写“正”字了,那是他最懂的一个字。
“刚回来就听到咱爸唠叨!爸这老毛病怕是永远也改不掉了……”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大哥一进家门就对我说。
我家兄弟三人,从小没少听父亲的唠叨。父亲没上过学,很小就外出打长工,后来到陕西一家砖窑厂学会了烧窑。但不管做什么工作,父亲总是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安铁路上招烧窑师傅,父亲所在的砖窑厂为公平起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推荐人选,每获一票,划一笔,五票是一个“正”字。父亲凭着两行“正”字,成为了一名在编建筑段工人。就是从那时起,父亲熟悉了这个“正”字,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始终秉持正派做人、恪守规矩的处事原则。
2013年,大哥因在村民中威信较高,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同年,我也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了县里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我和大哥一直勤勉、自律。不得不说,这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与他经常唠叨的“正”字有关。
记得2017年冬天,村里要修路,由于当时没有申请到项目,通过村民代表商议,决定村民集资,每家出500元。可当时恰逢下大雪,修路需等到来年开春。父亲得知后,就问大哥:“大伙儿集的那些钱你咋处理?”
“哎,不急用,我就暂时放着,等来年开春开工时再用。您就别操心了,我还要赶着开会学习呢!”准备出门的大哥有点不耐烦。
“村民筹些钱不容易啊,你要当着大伙儿的面儿存到银行。做人要正大光明,别让大家背后戳你脊梁骨……”老父亲义正辞严。
“要不交给村会计保管?”大哥和父亲商量。父亲不再言语,只是拿起手边的拐杖,习惯性地在地上划着“正”字。看到父亲这个动作,大哥似有所悟。
当天下午,大哥从村民代表中随机挑选了5个人,加上大哥一共6个,在众多村民的见证下,他们将钱存入银行。每位代表输入一个数字作为存款密码,谁也不知道对方输的什么。这样一来,大家不到齐,钱就取不走。
大哥对我说:“虽然我觉得咱爸管得太宽了,可这件事的做法的确明智,我在村民心中更有威信了,大家都说这样让人放心。”
看着大哥脸上憨厚的笑容,我说:“应该感谢咱爸才对,感谢他常用‘正’字给我们敲警钟。”
确实,自从我进入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后,每次回家,父亲总是对我说:“做啥事都得凭良心,一定把心放正。只有自身行得正坐得端,大家才信服你!”父亲朴实的话,像钉钉子般,一字一句刻进我的心里,让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职责使命。
一个“正”字,是父亲秉性的代名词。一个“正”字,更是我们后辈人的精神财富。写方正字,做正派人,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