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寄托思念、盛放亲情,正是感知、继承、升华好的家风之时。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中,家庭既是生活之所,更是修身之所,是影响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根基。历经时间的淘洗,血脉相承的家规家训,便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家族文化,成为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于我们骨骼中的品格。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家教则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对家庭传承的触摸、向家风传统的回归,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带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提高。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纵观查处的大案要案,不少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现象屡见不鲜,正是因为落马的干部普遍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腐败。“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现代语境下的家风,早已从亲缘层面升华到文化层面,成为我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更不是教条,只有植根于日常生活里,体现在人人躬行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润物无声,“日用而不觉”,好家风好家训正是可知可感、落细落小落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准则。清明祭祀,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在慎终追远中让优良家风落地生根,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生活,我们的传统节日将焕发出更多时代价值和文化意蕴,成为互相激励、绵延长久的精神薪火。
(原标题:在慎终追远中传承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