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了我国90%以上的企业数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全文5523字,共8个部分,28个条款。“人民财评”围绕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5个方面进行解读。
“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意见》明确提出了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此次《意见》的发布,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对“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再次强调,更是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面对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转型难等众多前进中的问题和成长中的烦恼,民营企业需要更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因此,对一个地方政商关系的看法,会成为民营企业选择投资和创业区域的重要判断因素。
什么样的政商关系更受民营企业欢迎?说到底,无非是:需要表达诉求时,声音能被顺畅听见;政府制定政策时,意见能被参考吸纳;与地方签的合同,不用担心被作废;上一年推出的政策,不会在下一年“翻烧饼”;利益受损害时,能获得应有的补偿;想说理时,也有说理的地方;作为纳税人,可给政务服务打好评,也不用顾忌打差评……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一种“亲”上加“清”的关系,也是一种要“亲”亦要“清”的关系。一方面,地方官员不是高高在上的,愿意和民营企业交流,与企业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相关部门不存在“门难进”,没熟人也不存在“事难办”;另一方面,更要有清明的政治生态,没有权钱交易,领导干部坦荡真诚,理直气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必须看到,现实中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相悖,即“清”而不“亲”和“亲”而不“清”。“清”而不“亲”,不能善待企业,欠缺契约精神,没有法治意识,没有服务意识。比如,招商的时候说的千好万好,企业刚做起来,马上就成了唐僧肉;再比如,为了个人政绩,随意乱搞“一刀切”,完全不顾企业死活;还有的,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一碗水不能端平。“亲”而不“清”,则更容易在类似贪官落马的新闻中读到。有些地方官员和当地企业,亲密得甚至都黏在一块儿,突破了党纪国法的红线。《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彻底消弥上述倾向。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需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并使之规范化机制化;需要完善涉企政策制定程序,多听企业意见,少搞“一刀切”;需要提升法治意识,打造诚信政府,保护民营企业利益;需要做好政务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给企业打差评的权利;需要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意见》提出的,“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通道”、“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等举措,解决了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民营企业只用去拼创新拼实干,而不用去拼关系。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重要增长动力。某种意义上,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是一场发令枪已经打响的、赋能民营经济的大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