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机器人取代人 需要适应社会变化

张田勘    2019-12-26 11:38:14    人民日报

近日农业农村部宣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年,机械和机器人将取代中国近5%的工人。调查发现,使用了机器人的企业占比从2008年的约12%上升到2017年的37%。仅从2015年到2017年,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占比就从8.1%上升到13.4%。

机器人代替人或机械化是未来一种趋势,也是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其核心是让机器为人类服务,把人从繁重和艰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人最大限度地享用科技带来的红利和幸福生活。

机器人取代人,尤其是在农村逐步机械化后,城市化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12月23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的《202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意味着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初步完成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型,进入城市社会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是城市建设和扩容,其中建造智慧城市是一个主要任务。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于2010年提出的,认为现代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打造智慧城市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能否应对未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是一个挑战,也有待观察。其实,智慧城市只是要把城市建设得更为宜居,因此建设宜居城市才是终极目标。在这方面,需要走很长的路,尤其是大城市,食品安全、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都会面临巨大挑战。

机器人逐步取代人的另一个较大改变是,社会并不会因为出生率下降而陷入困境,而是可以由机器人或机械化来取代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现代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都在下降,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上升。

日本的数据表明,日本人口连续13年负成长,2019年出生人数首度跌破90万。显然,很多国家都在为人口出生率下降而担忧。解决人口出生率下降一方面当然要出台各种政策以鼓励人们生育,只要人口总和生育率大于2.1,就可以保持一个社会正常的更新换代。

但是,无论是总和生育率低于2.1还是维持在这个水平,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就可以让人类基本上生存无忧。因为,大量的事情和工作都可以让机器人来做,而且机器人取代人还有很多优势。例如,在养老照护方面,使用机器人可以避免人的负面情绪,如人工护理者对老人言语不清、行动持缓等会产生不耐烦,虐待老人等行为也屡屡发生。

当机器人取代人成为一种趋势时,也要避免因为机器人使用而产生的伦理困境和对人可能的伤害。这不仅需要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四定律获得借鉴,也需要对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如果机器人伤害人该如何处置等,以便及早准备并获得前期经验,以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死离别不再与阳光灿烂的日子隔离
下一篇:应对伤医杀医要避免“见惯不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