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把握历史话语权 树立正确价值观

吴志良    2019-12-20 10:57:36    人民日报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2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为新时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历史背景下,澳门的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也有长足进步。澳门回归祖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历史转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澳门文化、学术界有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历史年代,见证和参与了政治社会的巨大转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既记录和反映这个时代的变迁和特别行政区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文化、学术界对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献礼。

  “一国两制”在政治学理论里是一个全新的构想,在政治发展中也是一种全新的实践。但事实已经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个方案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界对“一国两制”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赖各方的真诚参与和积极探索。在参与中推进,在探索中完善。在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挑战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需要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创造必要条件,寻找有效方法,竭尽全力解决历史遗留下来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使得“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国家交付给我们的光荣职责。澳门文化、学术界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秉承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投身于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投入到澳门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和“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中。从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到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从政治形态的趋势探讨到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探求澳门历史发展规律,了解澳门文化深厚底蕴,认识澳门社会特性,分析澳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运作方式,阐释澳门与国家、澳门与世界的关系。20年后,我们发现,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这块土地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和眷恋,对澳门的历史价值和特别行政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意义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估,对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有了更多的自豪感,对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视野。

  这是澳门文化、学术界的一大贡献。文化、学术活动在积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居民对澳门的归属感,增强了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增进了居民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及对“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信心。事实上,在文化、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本土知识体系初步成形,历史话语权悄然回归,家国情怀不断加强,这对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主流意识至关重要,对树立“一国两制”的正确价值观、对建立“一国两制”实践的主体性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切,奠定了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令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局良好、发展顺利。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对澳门的价值和潜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祖国惊人的发展进步有更深入的认知和体验,对特区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更有信心、更具决心。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年之际,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阶段性的成果是新发展的起点。澳门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实现产业多元化、行政现代化、社会专业化、收入分配合理化;如何发挥澳门的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好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如何助力国家改革开放,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彰显澳门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和作用,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文化、学术界当义不容辞,主动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显身手,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持续发展出谋献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贡献新的力量。

  (作者为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群众“不满意”处发力解决问题
下一篇: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