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公安部刑侦局联合阿里巴巴推出的“钱盾反诈机器人”正式宣布上线。通过来电显示“公安反诈专号”,公安机关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预警劝阻,向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闪信提醒信息,提升反诈劝阻成功率,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
多破案不如少发案。遏制网络电信诈骗重在防范,争取第一时间避免群众被骗。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连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积极加强犯罪预警。通过大数据监控发现潜在受害人信息后,发短信、打电话或者直接派警上门,人工劝阻疑似受骗群众,阻断诈骗。以广东为例,今年1至11月份,省市两级反诈中心累计劝阻疑似被骗事主63.8万余名,挽回经济损失合计逾70亿元。
不过,在开展反诈预警过程中,也暴露出“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反诈劝阻电话号码不统一,知名度、辨识度不高,电话拨打出去,往往就被当成推销、诈骗电话。深圳市反诈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天拨打出去的上千个劝阻电话,近四成被拒接,成功劝阻一个人,至少要打5通电话。
同时,潜在受害人被深度洗脑,也大大制约了反诈民警劝阻预警的成功率。诈骗分子经常冒充“公检法”人员,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存款转到安全账户。在先入为主的思维下,受害人往往对骗子的“公检法”身份深信不疑,反而对于前来劝阻的民警心存疑虑。此前,就发生过“民警上门劝阻诈骗,反被女子当做骗子并报案”的尴尬。
为此,公安部联合阿里巴巴推出“钱盾反诈机器人”。在公安反诈预警系统预警到有群众可能接到诈骗电话这一信息后,“钱盾反诈机器人”会同时通过电话、短信、闪信三种渠道,快速向被骗群众发布预警,来电信息显示为“公安反诈专号”。与以往的反诈劝阻电话号码相比,“公安反诈专号”无疑具有高辨识度,可以一目了然,让受害人马上意识到可能已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公安反诈专号”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话术,通过AI语音交互技术配置相应的劝阻提醒内容,引导潜在受害人走出诈骗圈套。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公安反诈专号”的上线,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然犯罪分子是通过电信网络实施诈骗,那么公安机关利用同样的渠道进行反诈骗。依托钱盾反诈预警系统,诈骗电话打到哪里,“公安反诈专号”就跟到哪里,快速向被骗群众发布预警,为民警上门劝阻争取时间。有了反诈专号这个“李逵”,诈骗电话的“李鬼”身份不攻自破。试运行1个月以来,“公安反诈专号”平均每天劝阻3000多人,劝阻成功率超96%,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