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讲述一个“故事里的中国”

李洪兴    2019-12-13 11:27:21    人民日报

  一种精神,只有传承下来才是宝贵财富,这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爱听故事、讲故事是人的天性,故事也有不同的讲述手段、呈现方式、传播形态。古人把故事记在竹简、绢帛、壁画上,后来写在纸上、印在书里,现在人们使用音乐、影视、舞台剧等方法来演绎。可以说,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讲故事的方式。

  最近,一名演员在一档名为《故事里的中国》的节目中,以新的形式演绎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经典桥段,把人们带到革命年代,聆听英雄的声音、历史的回响。

  岁月回首,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里,有像孙少平一样逐梦而行的少年,也有扎根土地艰苦朴素的百姓;盐碱地里,“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带着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沙斗,把泡桐树种在地上,把精神植入人们心中;林海雪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被再次演绎时,以杨子荣为代表的“孤胆英雄”注定不孤单……故事里有人物,人物身上是精神。这些在节目中被演绎、被讲述的人物和故事,致敬的是英雄楷模、礼赞的是伟大人民、铸就的是不朽精神。

  用艺术手法挖掘故事、诠释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故事里的中国》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通过情景、讲述、戏剧等方式再组合、再呈现,就是在向精神深处掘进。因为故事精彩,人们愿意聆听;因为讲述精当,人们乐意接纳。近些年,从信笺上的《见字如面》到文物里的《国家宝藏》,从古文里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人物中的《故事里的中国》,文化综艺正在打开一个新空间,让古往今来的情感流淌出来,让绵延不绝的中国精神汇进时代。故纸堆里的经典,只有经常温习才能永葆鲜活;故事里的面孔,只有走进人的内心才能立体可感。艺术,正在通过故事拓宽人们的精神世界。

  不管故事如何讲述,能永久流传的终究是永恒不变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在人民共和国的时间线上不断延展。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前夕,记者再走长征路,把长征故事又一次讲出来,为的就是不忘人民共和国从哪里来、坚定人民共和国到哪里去,汲取前行的力量。同样,今天通过电视,重现焦裕禄等人的事迹,不只是以感染人的方式激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也是引导更多人走向基层、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一种精神,只有传承下来才是宝贵财富,这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里的一个个名字——勤劳勇敢的普通中国人的名字,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名字,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一切的共产党员的名字——是不会褪色、不会沉寂的。把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就如同一个个火种,汇聚成一把火炬,能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是讲述故事的人也是书写故事的人,用奋斗把自己的故事写好讲好,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主角,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
下一篇: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