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建立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胡金焱    2019-10-31 11:33:10    人民日报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国大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也应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着中小金融机构供给不足、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较少、农村地区以及贫困人口融资难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和效果,关键在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业务占比低是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短板。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应坚持扩大金融机构增量、提升存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双向发力。在扩大增量方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多形式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发展天使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加大对处于初创期的乡村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在提升存量方面,应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支行和社区支行,增加“三农”业务比重;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对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农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发挥好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主力军作用,拓展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广度和深度。

  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目前,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信贷产品时,普遍要求提供抵押担保且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应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针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精准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贫困户在生产、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针对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较高等问题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还应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对“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经验予以总结推广,提升农村地区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

  优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是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各类金融资源优化组合,进入新发展领域、服务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面临的难度大、不确定性高,容易形成新的风险点,必须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应聚焦涉农领域风险识别难问题,建立覆盖广泛的风险监测识别网络,促进金融风险识别排查与农村综合治理工作互联互动,精准识别各类潜在风险隐患;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优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在抵质押物认定、融资期限设计、金融产品定价等方面加强创新,提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和针对性;聚焦乡村地区金融风险燃点低、规模小、传导快的特点,建立健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对各类“小问题”早纠正、早化解,避免久拖成疾、扩散蔓延。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县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战场,也是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多发易发区域。引导金融资源流入乡村,要聚焦县域金融供给任务重和金融生态脆弱的双重特点,着力疏通金融供给渠道,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应把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作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原则,从严查处各类恶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骗取金融资源等行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审理程序,提高金融领域相关案件的审理效率。着力加强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应用、机构网点布局、金融机具布设、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乡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作者为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省级新型智库“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
下一篇:握紧技术发展的法治缰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