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公共场所配救命神器 急救培训要跟上

2019-10-11 10:36:21    北青报

  除了急救知识培训进课堂,让中小学生学会使用除颤仪,还应当在公职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尤其是在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中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和技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序推进,让更多的人敢用、会用AED,尽最大努力抢救能够挽回的生命,最大限度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的公共服务功能。

  北京市政协日前开展“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监督性视察活动,对市政协委员指出的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问题,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利用3年时间在重点公共场所按照标准配置AED。

  人命关天,急救为先。说起急救,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医院抢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不过有些时候,利用急救“黄金三分钟”第一时间施救,更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利用AED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的防止心脏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3分钟内,迅速给患者实施电击除颤,仅仅一次电击,除颤成功率就高达94%。

  今年3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在场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抢救,实施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该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有关此事的一段刷屏的视频温暖了大江南北,也让人们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据介绍,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各大火车站、全市390余个地铁站、各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大型购物商场等公共场所,按照标准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相关标准将由卫生健康部门出台。未来北京市的AED配置点位将串成一个网络,通过网络建设,谁用了AED,120指挥调度中心就能立刻收到信息,同时就近派出救护车。这是一项彰显城市民生关怀和文明水平的重大工程,值得寄予积极期待。

  应当看到,在重点公共场所配备救命神器后,一旦发现心脏骤停者,即使有人愿意施救,但如果不懂得除颤仪的使用要求和方法,没有学会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技能,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目前,发达国家的急救能力培训十分普及,如美国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总人口的40%,德国高达80%。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个位数,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却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白白失去“黄金”抢救时机。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意外伤害、脑卒中、心跳骤停等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急救专家认为,普通人通过急救技术培训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现有的课程,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掌握,应当把急救技术作为部分行业入职的必修课,就像健康体检一样,或者绑定到驾照考试中。

  在重点公共场所配备救命神器,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同时急救培训必须跟上,急救普及率亟待提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好,不能有任何放松导致掉链子、打折扣。

  除了急救知识培训进课堂,让中小学生学会使用除颤仪,还应当在公职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尤其是在机场、车站、公园、景区、商场等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中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和技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序推进,让更多的人敢用、会用AED,尽最大努力抢救能够挽回的生命,最大限度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书店,还是书的店?
下一篇: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