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要跟得上时代前行的步伐,尽快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格局,同时防范惩戒泛化、扩大化
“信,国之宝也。”信用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营商兴业的条件,也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前提。信用制度维系着社会秩序,调节着社会关系,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规则。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需要按照中央要求,以加强监管为着力点,发展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更加健康。比如,共享经济在颠覆传统的消费理念与生活习惯的同时,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给现代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参与者的身份认证和权益保障,都需要通过信用解决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共享经济,而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决定着共享经济的边界。所以,监管能力和水平要跟得上时代前行的步伐,要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这其中,产权制度和契约规则的作用不可小觑。产权制度是信用制度的载体,建立在产权之上的信用才能稳定。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的高度看产权保护、信用保护,只有产权归属清晰、使用和处置权明确,才能对享有的权利实施信用,且信用不会失真、失效。以产权对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能有效防范过度信用与信用放大,实现产权对信用的约束。同时,信用和契约互为因果,契约规则推动了信用经济的发展,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了权利实现。通过法治建设来倡导市场主体遵从契约精神,推动政府部门带头遵守契约,落实公平竞争制度、信赖保护原则,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信用经济离不开道德建设的支撑。随着各类市场交易的日趋复杂化,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形式也随之复杂化。发挥好信用形式代替货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等正效应,需要加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力量,从而减少诉讼成本、提升市场效率。普及诚信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中心,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弘扬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中国,在青少年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普遍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国之信,重九鼎;人之信,诺千金。健全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失信惩戒机制不可缺失,要依法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尽快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格局,进而使各类信用主体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想失信。通过信用立法明确“红黑名单”、严重失信的边界,同时防范惩戒泛化、扩大化,未来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大力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动信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