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垃圾清理挑战”互联网让公益与众不同

杨朝清    2019-03-19 11:23:12    燕赵晚报

      最近,网上流行起了一个“垃圾清理挑战”:找一个你觉得需要维护和清理的场地,先拍下照片,然后你把它打扫干净,再晒上清理后的照片。3月16日,人民网微博表扬了国内多位参与挑战的网友,感谢他们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浙江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生王启新。(3月18日《宁波晚报》)

  在一个互联网无所不“加”的时代里,“垃圾清理挑战”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给环保活动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依托于社交网络的快速传播能力,“垃圾清理挑战”被更多的人看见和发现,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环保得到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的当下,“垃圾清理挑战”为环保提供了一条公众参与的渠道。

  伴随着社会变迁,老百姓对环保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从不乱扔垃圾到垃圾分类,再到“垃圾清理挑战”,环保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通常的情况下,垃圾清理都由环卫工、清洁工来完成;只不过,总有一些地方的垃圾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边缘地带。面对这些垃圾,究竟是“无视地走过”,还是通过自己的有所作为将它打扫干净,折射出人们不同的“意义之网”。通过“垃圾清理挑战”,参与者到底得到了什么?一方面,通过亲力而为的角色体验,人们能够更加理解清理垃圾的艰辛,懂得换位思考和体谅环卫工的不容易,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环保深层次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公益”,参与者不仅得到了满足、乐趣等内在性的激励,也得到了来自他人的肯定、尊重和赞誉等外在性的激励。

  社会学家指出,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这个世界的分量和质量,和每个人的角色息息相关;“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的细节推动,其价值同样不容忽视;聚沙成塔,众人拾柴,当公益的力量汇聚,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能量。建设美丽中国,垃圾需要得到更好的处理。环保作为一种公共事务,不能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搭便车困境”,而是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的路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综艺为何越来越“怀旧”?
下一篇:维护人民币权威须严格执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