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城管打伤考古队员是“偶然”吗?

蒋萌    2019-02-19 16:59:08    人民网

背景:1月16日,扬州市桑树脚考古工地,发生了两名考古队员被城管打伤、考古工地办公室被强拆之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通过官微发声:“强烈谴责扬州考古工地暴力伤人事件”。随后,国家文物局发出公函,敦促江苏省就此事访查督办。21日,扬州市政府发布通报,涉及冲突的城管队员被处以行政拘留或罚款,相关领导也被处以党内警告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新京报发表王言虎的观点:相关涉事人员被处分,事件算是有了初步交代。但也要看到,这样的冲突本应避免。正如社科院考古所的声明所称,桑树脚考古工地相关考古工作已开展近两年,相关各方理应知道该地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辖区内的城管人员并非不知。“扬州发布”最初通报显示,巡查人员看到考古人员所在地块围墙破损、内有临时搭建设施,当场要求拆除,而考古人员未出示证照,所以双方起了冲突。从这个表述来看,打人事件可能因误会而起。但执法人员本应寻找更温和更理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升级为暴力冲突。要知道,对暴力执法“零容忍”始终是各级执法部门三令五申的工作作风要求。考古工作者被打,个案背后反映出的更深层问题是:在严肃的文物发掘工作上,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还存在某种理念偏差。但实际上,文物发掘工作恰恰可能是赓续一地文脉的重要环节,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应被无视。城市管理、经济发展与文物发掘并不矛盾。事实上,自现代考古工作以来,“文物优先”成为城市开发与管理的一个普遍原则。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敬畏历史文化遗产,是所有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达成的共识。

小蒋随想:国字号考古队以为该考古项目早就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在当地已开展考古近两年,应该不用担心地方单位会找什么茬儿。可是,“出事不算新闻”的城管未必管这一套,涉事城管想必觉得“在自己管的一亩三分地,执行公务压倒一切”。可以想见,双方都觉得对方应该“敬”着自己,事实却是双方都没把对方放在眼里。言语不和,摩擦交手,事实证明,考古队员终归是文弱书生,专业强拆的城管队员身体倍儿棒,进而两名考古队员被城管打伤,考古工地办公室被强拆。国字号考古队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因为人家占理且合法——开展考古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符合《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涉事城管理亏又失节操——考古自然要搭建临时建筑,没必要也不可能盖个“正规大楼”;文明执法本应是城管的节操,上演全武行的城管,节操碎了一地。这事的后续处理,倒是积极迅速,算是告一段落。但作为局外人,还是会想,是什么让涉事城管具有暴脾气和硬拳头?他们是第一次上演全武行吗?难道考古队是第一个“倒霉蛋”?如果答案并不确定,也别怪人们多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业主割高空作业工安全绳该当何罪?
下一篇:爱的行囊千万里,你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