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微博借钱”陷争议 网贷规范亟需深化

2019-12-04 08:39:13    人民网-舆情频道

“微博借钱”疑变相骗贷 舆论不满平台回应

近日,有网民发文指出,新浪微博旗下借贷产品“微博借钱”推出“网购势力榜”活动,把网络借贷和粉丝打榜捆绑。在“微博借钱”借款金额超1000元的用户,为艺人的点赞数将翻2倍;借款金额5000以上的,点赞数翻5倍等。很多粉丝为了追星,特意“借钱”为艺人应援打榜。

有媒体调查发现,“微博借钱”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粉丝后援会等年轻群体推广,在没有风险提示的情况下诱导年轻人开通网贷服务。对青年群体而言,这容易造成非理性借钱,会带来过度消费、还款压力等问题,还可能掉入高利贷陷阱。该情况经网民和媒体揭露后,引起关注。有舆论指责“微博借钱”通过低劣手段“变现明星流量”“收割粉丝韭菜”,并且在宣传上存在诱导低龄粉丝使用借贷产品的倾向。

就此,“微博借钱”在11月21日发布官方回应称,平台严守国家法律,任何用户的借款利率均在国家法律要求的范围内。但对于这次活动对粉丝带来的不良引导性,“微博借钱”相关负责人承认存在不妥,未来会注意完善。

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指出,新浪微博称“微博借钱”由新浪金融主导,微博只提供运营和广告支持,对这种行为表示无奈。这样的回应也引起不满。舆论认为,在没有明确告知的情况下,“微博借钱”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活动、借贷链接,网民会自然地以微博为官方背书,提升对其所发布活动的信任度,新浪微博应对此类事件负一定的责任。

网贷宣传天花乱坠 利息费率算不清楚

多家媒体报道称,“微博借钱”平台对于新用户打出了日息低至0.04%的宣传。一般地,按照借款1万元、分12个月分期还款进行计算,12个月后应还款11347.2元,利率为13.47%。然而,这样的算法却存在误导“陷阱”,宣称“日息低至0.04%”的借款产品实际年化利率高达24%。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其产品页面宣称“日息低至0.04%”,而实际利率远高于此,已经涉嫌虚假宣传、欺诈用户。

除了各种花式算法“绕晕”借款人,网贷平台还存在收取高额手续费、低门槛获取高额度、套取用户信息、转发集赞分裂式传播等多种“陷阱”,需引起借贷人警惕。网友“ling爱梦”曾在网贷投诉贴吧反映,今年6月在微博借钱上借款1万元,分6个月还清,利率加手续费最后多还了约1800元,根据每月月供约1967元计算,年利率高达59.4%,而高出利率的部分,则被平台解释为“手续费”。

舆论认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获得互联网金融牌照,开始涉足互联网借贷业务,各大企业做好做强金融服务是好事,但是不能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发展的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计产品,并明确告知主体责任,不能以消费“用户的信任”换取非法利益。

网贷治理不容停歇 舆论建议加强宣教

《北京青年报》评论称,网贷的出现,为人们借钱提供了便利,但也伴随着不少“陷阱”。这不仅会损害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目前,有关方面已经加大了整治力度,仅今年网贷机构已停业1200多家。就此,舆论建议:

首先,加强正面引导与金融教育。就此次“借钱追星”事件而言,艺人方面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仅要发声引导粉丝理性追星,保护粉丝利益,还要引导公众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同时,新闻媒体、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互联网平台、学校、家庭等各方也应共同参与,加强基础金融知识的科普教育,逐步提升公众理财素养,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远离网贷陷阱。

其次,加强网贷行业规范与监管。针对利率算法误导,手续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有关方面应全面介入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立即查处;针对产品设计漏洞,应规范网贷产品的审核审批,防止网贷平台变相违法操作,及时遏制增量问题发生,巩固来之不易的网贷治理成果。

再次,舆论要继续发挥监督功能。网民和相关用户往往是最先使用网贷并发现问题苗头的群体。一些网贷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能以创新的名义设计各种“陷阱”,舆论需要继续发挥监督功能,形成监管合力。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王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宾阳乡医熬制能活120岁的长生液?通报批评
下一篇:不能让“三无”产品在农村泛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