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近日,有网民举报湖南永州一法官在庭审时睡觉,引发广泛关注。有人指责其不负责任,应受到重罚;也有人表示,也许真的是身体不舒服,不宜苛责。随后,永州法院对其作出停职处理。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已有相关网络新闻558条,APP文章141篇,微信公众号文章577篇。
舆情脉络
11月10日,有人在网络公开举报称,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宋争文在庭审时睡觉,并附上了几张他在审判席上打哈欠、打盹,揉搓眼睛的视频截图,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这场庭审发生在11月1日上午。中国庭审公开网的案件信息显示,这个案号为湘11民初773号的案件庭审地点在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七科技法庭,审判长为陈久余,审判员为宋争文。
这场庭审的直播视频,时长为2小时07分。从视频看到,从庭审一开始,审判员宋争文就开始揉搓眼睛,打哈欠,有时背靠在椅子上打盹。在庭审的前一个小时之内,多次打哈欠,揉眼睛。9时48分,他拿出手机,疑似在听微信语音信息和回复他人消息。
视频引发关注后,永州中院一名权威知情人士告诉媒体,法院对此高度重视,观看当天庭审视频,发现宋法官的确出现打呵欠等行为。“已责令作出深刻检讨,目前此事原因尚不清楚,法院正在核实。”该知情人士称,事发后,该法官曾称庭审前一天感冒了,晚上也没有休息好,吃了药,庭审时精神状态不佳。
该知情人士还表示,法院素来强调庭审纪律,出现此事后,已向全市法院的法官发出通知,要求引起高度重视。他说宋法官是一名员额法官,并非该案的主审法官,永州中院目前有60多名员额法官,“人手非常紧张”。
11日,@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情况说明称,对此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部门立即开展调查。目前,该名法官已被停职检查、责令作出深刻检讨。法院将严格按照相关纪律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媒体观点选摘
《新京报》:司法严肃性不能“不在状态”
当地法院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对其给出停职检查的处罚,也意味着,不论是否存在某些客观原因,涉事法官在庭上的表现都明显欠妥。法官感冒后带病出庭,这属于“带病工作”,即便工作时状态不佳,也能被理解。然而,不是所有的职业、岗位都可以带病工作的。庭审工作关系到司法正义、社会公正的“安全”,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
对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旁观市民来说,一个严肃的法庭上,坐着一位“昏昏欲睡”的法官,人们又如何相信,审案过程是认真严谨的?最终审判结果是不偏不倚的?该事件中,涉事法官是审判员,旁边还坐着审判长。即便如此,“不在状态”也会存在负面影响。按规定,出庭的审判长、审判员人数缺一不可,而审判员不在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缺数”。
四川在线:法官庭审时睡觉不单是作风问题
法院审判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庭审现场不仅有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有律师和群众。每一次审判,法官都在代表着国家审判机关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法官的威严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威严,法官的形象代表着国家审判机关的形象,所以,应该说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庭,每名法官在庭审的时候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生怕出个小错误,生怕漏了疑点盲点。法官的天职就是公正断案,法庭就是法官的战斗阵地。如果换做枪林弹雨的战场,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的战士会不会睡觉呢?
身为国家法律的代言人,就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的责任。宋法官的身份是法官,不是普通群众;这是在法院的法庭,不是在自己家里;这是在审判案子,不是玩过家家。一出庭就哈欠连天、搓鼻子、揉眼睛,给人以精神不振之感,果不其然的是,不久后真的仰着头就睡着了,委实难以相信庭审现场还有这么一景。在百般不解之时,也顿觉宋法官不像个法官。
《南方日报》:业界需对此引以为戒
确实该感谢监督,如果没有庭审公开制度,广大网民或许想不到,自己能有机会目睹法官在法庭上从容入睡,这位宋法官也没准会把“瞌睡庭审”延续下去。现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规定:因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这位宋法官被停职、被要求作检讨并不冤枉。
我国早已实行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相信绝大多数法官都能做到正确履职。希望这次在法庭上酣然入梦的审判员只是个例,和其他被挑出有错误的判决书一样,足以让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们引以为戒。
网民观点选摘
@宋思引喃喃自语:法庭如此威严公正的地方,法官竟然坐在那里打瞌睡,实在是说不过去。
@川渝兔子:作为法官,必须带着对正义的敬畏、对当事人的同理心去办案。
@小明去横店:“过劳”的说法貌似很人性化,实则有偷换概念、转移话题之嫌,根本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无论过度劳累还是生病吃药,都不能成为法官庭审“睡觉”的挡箭牌。
@年少有为:感谢司法公开制度的推进,让群众行使监督权越来越方便。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法庭上那么多人,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叫醒他?
@GGGCCC:也许他真的是加班太多、太累,但是这样真的影响不好。
舆情观察
该事件源于网民举报,举报素材即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的庭审直播视频,可谓“证据确凿”。有网民指出,在法庭这样严肃的场合,作为法官居然能当庭打瞌睡,如何让人相信案件审理的公正?可见,法庭上法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体现着法院形象、法律权威,而且处于原被告双方高度关注之下,任何不恰当的举动都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甚至被放大,伤害司法公信力。
其间,有人透露该法官可能前一晚感冒,没有休息好,精神状态不佳。法院人手非常紧张的情况,引发部分网民同情,认为对他的指责过于严苛,毕竟谁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是,作为法官,工作有其特殊性,只要坐上了审判席,就容不得丝毫懈怠,诚如有评论指出“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好在永州中院舆情触觉敏感,面对事件发酵,次日即通过官方微博通报对该法官进行停职检查,并将按照相关纪律予以严肃处理,让网民看到了司法机关对公平正义的重视,也一定程度上平息负面舆情,修复受损的公信力。
该事件再一次给业界敲响警钟。当下,正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庭审直播是这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司法人员在镜头下,稍有不合规的举动被人发现,加上互联网传播的加持,问题将会被快速放大。一个人的不当行为,往往会给一个单位和群体的形象造成伤害。比如,2017年,永州东安县法院就发生了一起“法官醉酒致休庭”事件,尽管事后涉事法官被行政记大过并调离,但引发网民诟病,负面影响持续很久。此次,警钟又响,闻者足戒。一方面,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强调职业素养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报备,谨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