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云南省绿春县2个亿建高中引发广泛讨论

2019-11-19 10:20:26    光明网

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深度贫困县,教育能如何作为?日前,云南省绿春县砸了2个亿建高中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该县是全国最后一批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

绿春县是穷县办富教育的典型案例。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可能很少人会知道这个地方。作为深度贫困县,这里不仅教育基础设施差,此番建校之前初高中共用校区,而且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同样相当薄弱,比如没有出租车,道路狭窄到公交车都需要单独定制。因此,在教育上的重金投入,决心更值得称赞。

当然,一个贫困县砸2亿建高中,也引发了关于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质疑。绿春县在回应中表示,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原因,加上一些建材的运输成本很高,所以学校的造价提升了很多。逻辑上这一解释可以理解,不过要平息质疑,还是不妨用更加透明的账本回应外界。

抛开资金使用问题,在教育上倾尽全力,“再穷不能穷教育”才不至于是嘴上说说而已。事实上尽管绿春县建高中的钱,并不都是自掏腰包,大部分还是靠国家转移支付,不过考虑到当地财政的积贫积弱,加上争取来的资金都是义无反顾地投向教育,说明当地很清楚,提升教育水平是关乎长远发展,且值得砸锅卖铁去做的。

其实从投入效果看,穷县办富教育也很快收到了回报。今年夏天,第一批新校区高三学生的高考成绩,创下了绿春县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

贫困地区在教育投资上适度超前,值得嘉许也值得推广。不过话说回来,在学校建起来之后还是得考虑到高水平投入的持续性问题。此前像陕西省宁陕县、江西省铜鼓县等一些并不发达的地区,超前推行幼儿园或者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就引发了相关的争议与问题。

其实对绿春县来说,建学校所代表的硬件建设,远远不是最核心的。比如报道就提到,绿春县长期面临着被周边地区“掐尖”的局面,往往是外省和昆明的民族班、州一中、教学水平更高的北部县市中学依次“掐尖”完,剩下的生源才留在本地了。

相对于硬件投入,教学理念、教育资源比如师资等,是很难短期内提升的。本质上这种现象是教育资源地域分化的结果,而这种分化,说到底还是建立在经济水平的差距上。尤其是绿春县本身财力不足,如果后期的软件建设,跟不上这2个亿高中的硬件环境,那么穷县办富教育的积极效果也会被打折扣。

面对这种局面,站在教育部门的角度看,必须更加兼顾公平。像绿春县这种被“掐尖”的贫困地区,很难有良好的高考成绩,在过去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出不了教育政绩,自然很难像名校那样受到优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这种局面必须打破。同时,对于“掐尖”也得有进一步的规范,不能让砸锅卖铁办教育的落后地区寒心。

对当地来说,不应将穷县办富教育理解为建一所学校这么简单,它仍然得平衡经济实力和教育投资之间的账本,毕竟这是一场长跑,更值得投资的地方还在后面。能不能留住优质的生源,留住优秀的教师,仅仅靠富丽堂皇的硬件是远远不够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原标题:砸锅卖铁2亿建高中,建完之后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长沙:混凝土质量“注水”,监管不能“掺水”
下一篇:人民舆情: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被质疑论文造假之舆情观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