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首都建设报社与北京市企业新闻工作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9首都国企新媒体峰会”在京召开。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作关于《国有企业的新媒体与舆情环境》的精彩发言。全文如下:
国企的舆情压力
当前,我们已经来到了全媒体的舆论场。今天国企的舆情压力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如何科学的认定国企在当今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第二是国企的薪酬福利。第三是国企央企的诚信问题,包括产品质量、霸王条款、变改计量等。
一方面我们的国企为国家增强了综合国力,在重大的灾难当前,国企成为救援救灾的主力,国企为国家建设贡献大,为什么还要挨骂?在国企和公众之间的裂痕需要弥补。再一个是中国走向世界,面临一些不利的国际舆论,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国企漂洋过海,如何妥善解决好劳工权益保护、投资亏损的问题,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舆情发酵应对的路线
发酵的路线图
一是舆论监督报导,二是自媒体爆料,三是官方不断的发声,四是正面报道被曲解。一般舆情个案就是类似,很容易说清楚、很容易解决,就怕社会转型期,那些深层的社会矛盾,在个案当中转移聚焦发酵,这是一个单位难以承载的社会整体分量。舆情发展的路径,新闻媒体跟踪报导,社交扩散,大V发声,线下行动,把压力变成线下的维稳压力,一些网络集群有效的消减,政府进行了妥善的处置。当然还有一些瞬息万变新闻事件,有新的热点来拯救。
舆情应对的路线图
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宣传部门和业务部门应相互配合,认真解决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舆论引导是第二位的。再一个是第三方的舆情专业服务,预警机制,线上采集,线下报送,研判机制,定性分级,会商定策,形成舆情分析报告,报送领导。另外一个是线下的处置,现场管控,调查还原,利益调节,给当事人适当的补偿,有利于釜底抽薪,追究高管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是一种止血战术,以退为进的战术,查缺补漏,防止节外生枝。
还要做好新闻发布,防止恶意挑拨,颠倒黑白,还要做好新闻媒体的协调,第三方助力,借助公众媒体,借助门户网站,借助一些理性的大V代我们发声,另外做好随时追踪舆情的反弹,做出补充的新闻发布。上述机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形象修复,案例总结和队伍建设。
企业应对舆情还应有基础建设。包括新闻发布舆情公布的机构,要做全方位的素养培训,干部的能力建设,舆情机制,重要决策,重大的项目要做好舆论风险对我们的承受力的评估,另外要建立一个专家库。建立新媒体结构,另外储备舆情工具,包括购买、开发舆情监测平台,还要形成舆情地图。
财经话题的引导
经济工作也需要舆论引导。企业新媒体和我们的主流媒体,包括和财经媒体、专业媒体进行合作,要做财经话题的舆论场的压仓石。
关于中外关系,我觉得我们越来越多的国企走出去,面临四个层面的中外关系的摩擦:
第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敢于斗争,同时要善于用国际法,以子之矛,斗子之盾。
第二经济问题,一方面是我们坚定的维护,另外一方面,要尊重和适应经济全球化中的合规性,这个全球化是合规性的全球化。
第三是科教文化层面的摩擦,为努力消除隔阂和误解,误判西方文化主义的傲慢。
特别重要的是合规性的权责化问题,这是央企高度重视的。我们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对外开放,我们国企要提前练好内功,要适应多元、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