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重庆缙云山保护区探索生态保护长效监管机制

吴陆牧    2019-12-17 11:03:07    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昔日一排排杂乱无序的违法违规建筑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宽敞的盘山步道、正在复绿的山林坡地和湖泊岸线。“远看是山,近看是林,环境越来越好,心情也特别舒畅。”正在山上散步的市民刘先生说。

  缙云山保护区地处重庆主城区,跨北碚、沙坪坝、璧山3个行政区。这里,嘉陵江穿山而过,森林覆盖率达96.6%。过去,由于保护区内原住居民较多,其生产生活需要与生态保护产生较大矛盾,加之监督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严,导致保护区内出现违法建设、违规经营、农家乐无序发展、乱占蚕食林地等问题。

  2016年底,第一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指出该问题,2017年和2018年的“绿盾”行动也相继提出缙云山保护区内的系列违规问题。对此,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一年多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开展好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责任,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频次的督查督办制度,持续用力推动问题全面整改。此外,重庆将整治范围扩大到缙云山保护区全域,通过全覆盖调查、“回头看”核查、再排查再清理,全面排查缙云山保护区内3085宗建筑物,建立起完整的基础台账和问题清单。

  重庆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缙云山保护区内190宗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新华社内参反映、自然资源部交办、绿盾行动查出的“四个交办”问题,已完成整改184宗,整改完成率达96.8%。

  缙云山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大部分在北碚区辖区内。“缙云山违建问题情况复杂,有的涉及国有土地,有的涉及集体土地,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北碚区委副书记高洪波说,在整治过程中,北碚区针对违法建筑,应拆尽拆;对于减灾安置房等情况较为复杂的违法建筑,先收回后拆除;针对原住民房屋利用违法建筑经营农家乐的,采取农房调整方式整治等。目前,缙云山保护区北碚辖区已拆除违建8.8万平方米,覆土复耕复绿12.2万平方米。

  一面要修复保护生态,一面要保障保护区内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二者如何统筹兼顾?重庆的做法是对原住居民实施生态搬迁,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今年4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所有原住居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同步实施搬迁区域内房屋拆除和覆土复绿。目前已累计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3户、520人,占总人数的98%。

  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告诉记者,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北碚区出台惠民措施,为搬迁进城的农民做好户籍、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发放生态扶持和生产发展补助金360余万元、救助金240余万元,并提供保护区巡山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就业服务岗位300余个。

  今年65岁的李星华是缙云山的原住居民。去年,他拆除了自家违建房屋,并被镇里安排当上了护林员。不久前,他开始在村里担任“林业队长”,管理全村40多名护林员。“现在我做护林、保洁工作,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生活有保障。”李星华说,搬离住了大半辈子的家,自己内心很不舍,“但是,保护生态,我支持。”

  当前,重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进入综合提升阶段。“巩固扩大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正着力完善缙云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快保护区外环山生态绿道规划建设,布局发展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并在缙云山生态屏障区开展林长制试点,探索生态保护长效监管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 缙云 保护区

上一篇:“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就在南昌
下一篇:小汤山建成7万平方米郊野公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