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龙江绿” 以“绿”换“金”

2019-08-06 17:21:48    中国农村网

  近年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部署,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坚持质量引领,夯实乡村产业基础。黑龙江省牢记总书记关于“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嘱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牢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推进优质化。目前,全省优质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1.1亿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8000万亩。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4万吨、108万吨和440万吨。二是加快标准化。全省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458个,建成446个“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47个。三是注重科技化。全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16个,现代农业科技园370个,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1%。

  坚持绿色导向,放大乡村产业优势。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着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黑土保护工程。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2000万亩。有机肥提质增效试验示范点221个,带动有机肥施用1600万吨,覆盖面积500万亩。二是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全面推进农业“三减”,测土配方施肥累计推广面积1.8亿亩,占耕地面积的75.3%。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全省秸秆总产量1.3亿吨,秸秆还田面积达9000万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70%以上。

  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延长产业链。立足“一产抓融合”,把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仅玉米就新增340万吨加工产能,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主要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打造多业态。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700个,营业收入65亿元。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初步形成,农村益农信息社实现全覆盖。三是健全利益链。积极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推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和“农民+合作社+企业+品牌”等经营模式,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特色支撑,加快乡村产业培育。依托黑龙江的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是提升大豆产业。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主推亩产350斤以上高产品种和栽种模式,大力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今年增加大豆面积近1000万亩。二是扩大鲜食玉米。建设甜糯玉米加工产业带,全省鲜食玉米面积175万亩,约占全国的1/10。三是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打造5大设施蔬菜产业集群、7大露地大宗蔬菜优势区、4大特色蔬菜基地。2018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157万亩,总产量2575万吨,纯收入221亿元。四是振兴中草药产业。建设22个示范县、8个规模种植基地、8个科技示范园区,力争建成龙江中药材千亿产业。

  全省中草药种植面积107.6万亩。五是做强奶业。出台奶业振兴实施意见,全省现有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20家,奶牛存栏105万头,生鲜乳产量4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和14.5%。

  坚持主体带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实施“百村千社万户”示范典型创建活动,全省农民合作社9.7万个,国家级示范社102个,省级示范社570个,家庭农场1.93万个,省级示范场395个。二是打造平台载体。对接推进“百千万”工程、“百大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园区、旅游景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每个市县都培育1~2个立县主导产业。三是发展县域经济。根据不同县域类型制定分类政策,精准施策,放大政策效应。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7.2亿元,占全省42.6%。

相关热词搜索: 龙江绿 绿

上一篇:大宗货物“公转铁” 多式联运“绿色行”
下一篇:廊坊千里廊道处处可见绿树浓荫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