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绿色生活日”:生活因绿色而美好

2019-05-27 14:13:36    光明日报客户端

  5月26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系列活动在宜都市启动。

  “5·26”,“我爱绿”!初夏时节,行走在湖北宜昌,除了出门进园、推窗见绿的生态图景,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这个城市根植于心、落实于行的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种子种进娃娃心田

  “踏着明媚的春歌,绕着清澈的小河,拾着美丽的贝壳,采摘童年的快乐……”5月23日,大课间时间,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的千余名学生,踏着《生态童年之歌》的欢乐节拍,一起跳起欢快的生态童年之舞。

  2013年,陆城第一小学创新开展“生态童年”主题实践活动,除了创编歌舞,还发布生态童年公约,编制《图说绿色生活》校本教材。在一系列活动的影响、感召下,小少年们一个个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传播者。他们收集雨水浇花、步行上学、用旧报纸练字减少纸张浪费……

  去年底的一天,陆城一小3(1)班同学管筱雅便在陪妈妈逛街购物时,成功劝阻妈妈购买含有野生动物皮毛领的羽绒服。管筱雅的父亲管红新深受触动,将此故事拍成微电影《小棉袄,新棉袄》,一举夺得宜昌市首届中小学生微电影一等奖。

  去年3月30日,宜昌市隆康路一小巷内的监控录像显示:市六中初二学生宁希澄将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一一摆放整齐,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不为人知的是,每到双休,宁希澄都会义务清扫小区楼道,至今已坚持好几年;校园里经常看到他随手捡拾废纸垃圾、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身影。榜样的力量无穷强大,学校一支“节能志愿小分队”悄然成立……这个日常坚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少年,5月22日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新时代好少年”。

  坚持生态环保从娃娃抓起,宜昌编印一套生态公民教材、构建一套生态教育体系、命名一批生态教育基地、推行一套生态行为规范、培育一批生态公益组织,设立全国首个“生态市民日”,全市88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40.8万名学生,人人一套《生态小公民》教材,“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让生态环保知识进课程、进校园、进家庭,全方位的生态育人环境,把绿色生活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

  绿色行动渐成市民自觉

  5月23日一大早,71岁的民间故事家徐荣耀,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出了门。在家里一楼大厅,还有序摆放着三辆自行车。

  田间、社区、企业、厂矿,徐荣耀搜集故事、演讲故事的脚步遍及宜都的大街小巷、农村院落,陪伴他的始终是一辆自行车。这个曾任宜都市文化馆馆长、宜都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故事乡长”,始终秉承着绿色出行的理念。据他老伴李世凤回忆,30多年来,徐荣耀整整骑“报废”了24辆自行车。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对外人看来物质生活并不短缺的徐荣耀老人,一生秉持勤俭节约的习惯,淘米水用来洗菜,洗澡水、清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人情安排以简约适度为原则……

  不仅是个人,在宜昌,以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宗旨的社会团体也数不胜数,其中很多还形成了独特品牌。

  5月15日,63岁的丁万明带领6名志愿者又上船了,半月一次的义务江上巡查,已经成为这支“长江哨兵”的工作常态。

  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队长周爱华介绍告诉记者,“长江哨兵”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职工有个体商户,大家为了保护长江走到一起。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江面巡查,清理漂浮垃圾;对于江面上排放油污、油烟,产生噪音的船舶主人进行环保宣讲、劝导。

  沿长江猇亭段逆流而上,“三峡蚁工”在长江两岸捡拾垃圾、引导垃圾分类的场面映入眼帘。从2015年至今,“三峡蚁工”共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530多次捡拾长江江滩垃圾、保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近4万人次,捡拾垃圾近800吨。

  走进长江南岸宜都市贵子湖畔,48岁的农艺师梁智博带着记者边走边看,他笑称自己是从美容美发到网箱养殖再到水生态治理三次转型的“民间湖长”。如今他投资600多万,在贵子湖这片水面绿茵场上,培育了20多种净化水质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试种成功数十种水上蔬菜。如今,贵子湖基地已成为全国水生态修复与湿地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不仅如此,梁智博家的住房依山就势而建,其舌尖美味全是自家种的有机蔬菜……

  绿色生活彰显政府作为

  4月17日下午,由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主办的宜昌市城区“绿色21天”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挑战活动启动。

  记者在南北天城分类垃圾投放点看到,今年79岁的程千珍老人正拎着一袋矿泉水瓶,准确地投放到可回收塑料垃圾箱内。

  “我的垃圾分类积分卡上已经有5748分啦,我们响应这个活动不是为了兑换日常小用品,是为了践行绿色生活,小区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服。”一旁的程奶奶欣喜地说。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引导人们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编制完成《长江流域(宜昌段)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规划》,印发《宜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分工方案》,强力主导宜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实现绿色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宜昌大力实施全域复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力打造长江水岸生态休闲廊道,主要道路绿色景观通道,建成城市绿道108公里;倡导绿色出行,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统,并夺得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建成覆盖城区、连通郊区的自行车路网,城市轨道交通正在抓紧实施,让市民的绿色出行成为可能。

  开展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累计处理餐厨垃圾12716吨;实施光盘行动,鼓励酒店、餐厅推出半份菜;号召市民少吃荤、多吃素,实现绿色饮食。

  全域复绿、全城留绿、全员护绿、全民践绿。如今的宜昌,绿色已然成为发展底色,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主流生活方式。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蔡周)

(原标题:生活因绿色而美好 ——写在全国首个“绿色生活日”活动启动之际)

相关热词搜索: 绿色 生活 美好

上一篇:生态先行区 交出新答卷
下一篇:全球首例:四川卧龙拍摄到白色大熊猫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