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填海底淤泥绿化技术示范带如今绿树成荫,而这里曾经是一大片盐碱荒滩。 |
天津泰达盐碱地绿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观察耐盐碱作物的长势。 |
不久前,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周大福金融中心昵称征集结果出炉,“津沽棒”成为这座新地标的名字。“津沽棒”所在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最早一批先行先试的开发区,30多年前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经过几代绿化工作者的努力,这片盐碱荒滩变成了宜居宜业的花园,“变废为宝”的土地正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更大空间。
“盐碱荒滩”也是宝
雍容华贵的牡丹、含苞待放的芍药、万紫千红的月季……临近5月,不少花卉的花期接近尾声,但走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持续不断地映入眼帘。这祥和景象的下方,就是天津泰达绿化集团奋战了30多年的盐碱荒滩。
在距离“津沽棒”不远的泰丰公园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踏青,也有一些企业组织员工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对很多当地人来说,更愿意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英文缩写“TEDA”(泰达)来称呼这片花园式的土地。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中外企业员工生活的乐园,公园、绿地、栈道、超市、商业街等应有尽有。“我们是建立在盐碱地上的一个热带植物园,就是要证明我们改变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建成开业后,每年都能接待数万人次前来参观。”泰达热带植物园的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郭喜东从事园林工作已经42年。曾经担任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他,对于滨海新区成千上万亩盐碱荒滩的变迁感慨颇深。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本身就是退海成陆形成的土地,越靠近海边,土地的盐碱化程度就越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那一带,原本是盐场,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寸草不生,地上还有很多析出的盐碱颗粒。改革开放后,天津迎来了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港口周边这一大片盐碱荒滩,使之成为优质的宜居土地,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可以说,泰达绿化集团的探索和实践让盐碱荒滩‘变废为宝’,对本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喜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精心“选拔”耐盐植物
盐碱荒滩的治理,离不开开发区绿化人几十年不间断的接续奋斗。在天津泰达盐碱地绿化研究中心的水盐运移模拟室内,10多台监测设备正在记录着土壤内盐碱随水分运动而变化的各种数据;在天津滨海原生盐土改良示范区,一排排不同品种的海棠“享受”着当地土壤改良的“哺育”,成为原土改良技术成果的见证者……
天津泰达绿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清告诉本报记者,在一个曾经是盐场、从来没有绿色的地方植树种草,而且要长好长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也是世界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泰达绿化集团为开发区盐滩绿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创了重盐碱地绿化的先河。
“为了给盐滩栽培的植物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防盐碱渗透,我们设置了坚实的隔离层和排盐管,精确计算管道的走向和分布,打个比方来说,植物就像生活在一个大花盆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果;在原土改良生态修复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将工业和农业固体废弃物应用于实践中,探索了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断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植物选择上,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筛选培育出了200多种耐盐碱植物,形成了泰达植物资源库。”张清说。
日益改善的生态,不仅丰富了土地供应,而且还为打造沿海观光景点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西南角,东堤公园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公园内,翠绿的草地、稚嫩的树苗,与旁边蔚蓝的大海交相辉映。海岸边的栈道上,不时走来观光的游人。据介绍,到了夏天旅游旺季,这里成为很多人休闲的好去处。
各地取经“种花盆”
“誓将不毛披新绿,直教斥卤变桑田。”天津滨海新区向盐碱荒滩要土地、寻空间、谋发展所取得的实践经验,正在造福更多地区。
据张清介绍,泰达绿化集团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土壤水力学基本原理、溶质运移基本原理,结合区域特殊立地环境特点,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滨海浅潜水地区生态治理的盐碱地生态绿化技术体系。“治理盐碱荒滩,就是在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困难中实现进步的。实践证明,这套体系经受住了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无论在天津滨海新区,还是曹妃甸、大连、营口、东营、连云港等重盐碱地区,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张清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泰达绿化工作者们形成的技术、产品与经验正在走向世界。例如,在中东地区,泰达绿化集团参与了“沙特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管理项目”工作,涉及达曼、哈萨和哈巴廷等3座城市;在埃及苏伊士运河“一带一路”相关园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中国的盐碱荒滩治理者们也贡献了不少经验。
“虽然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精准而公认的标准,但其对地方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泰达绿化集团此前治理盐碱荒滩因地制宜采取了‘种花盆儿’的方式,近年来则不断在本地土壤改良方面加大技术攻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原来的盐碱荒滩自身正在形成越来越优越的良性生态循环。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技术、经验和标准,为其他地方盐碱荒滩的治理及园区运营提供了重要借鉴。”郭喜东说。
(原标题:重建生态循环 万亩盐场变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