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作为数字中国思想的起源和重要实践地,以“生态云”创新应用为引领,为“数字生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日前,生态环境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数字生态”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一方面,力求通过部省合作共建,建立高层推进机制、部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及交流分享机制,构建福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福建改革“试验田”作用,力争将福建“生态云”创新应用打造成为全国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应用成果。
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向生态文明大数据转换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必须在“生态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数据资源获取能力和数据质量把控能力。因此,《协议》提出,2020年前实现全省范围的生态类数据资源全面共享开放,完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向生态文明大数据转换。
仔细梳理《协议》发现,这些整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数据的生态文明大数据,将用于建立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向好指数”“生态文明指数”等应用研究。
“到2023年,福建将整体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对应的数字支撑体系。”福建省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态环境治理全新体系
“力争2020年前,在全国率先开启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环境治理新模式。”这是《协议》中提出的关于共建“数字生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深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和研究。
据了解,福建将加强走航车、小微站、超级站和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设,充分考虑加快5G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尽快形成天、空、地、海、地下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
同时,《协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提升基于“生态云”平台的网格化监管、企业环保档案、一市(事)一会商等治理方式的应用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公众和企业需求,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生态文明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
福建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在全国率先开启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环境治理新模式。
构建用生态文明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分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制定、规划计划编制、舆论分析研判引导等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
基于此,福建提出,今年将启动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海峡转化平台,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成立数字生态研究院(福建)和专家委员会,开展生态数字仿真、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大数据模型构建和算法研究。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将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生态重点实验室,与福建省联合组建科研攻关队伍,共同开展“数字生态”相关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同时,福建省优先参与生态环境部信息化项目试点和示范,作为固定污染源、“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等项目的试点省或示范省,先期探索形成试点经验。(记者刘晓星)
(原标题:福建在“数字生态”领域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