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9日获悉,围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发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我省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切实改善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为留住“候鸟低飞、渔歌唱晚”的鄱湖美景提供了坚强保障。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全国首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之一,去年,我省首次将补偿范围从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扩大至全鄱阳湖。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通过直接发放现金或开展社区(乡村)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的方式,对鄱阳湖周边5公里范围内,因保护湿地和鸟类等野生动物而遭受损失的基本农田及第二轮土地承包范围内的耕地承包经营权人和受影响的社区(乡村)进行补偿。据统计,我省共计发放补偿资金1437.99万元,累计补偿鄱阳湖区域农作物受损耕地29.5万亩,直接受益群众达14万人次;共批复实施社区(乡村)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266个。在项目带动下,鄱阳湖湿地周边区域“人鸟争食”的紧张情况得到极大缓解。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对破坏鄱阳湖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沿湖各有关县(市、区)依法排查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违规情况,严厉打击擅自在鄱阳湖围湖围堰围垦、筑坝拦汊、采矿挖砂,以及擅自在湿地区域建光伏发电设施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在鄱阳湖区域出现“私家湖泊”的现象。依法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全面清查和处理鄱阳湖及周边重点区域的天网、粘网、毒饵等危害候鸟栖息安全的隐患。
开展“江西省智慧湿地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集成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全省城区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数据以及省级重要湿地、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等数据,同时具备在线应用、实时监测、初步预警、协同管理、网络宣教等多个功能模块。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白沙湖、沙湖山、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在内的十余个湿地生态实时监控监测站点。平台投入运行后,有效提升了全省“湿地一张图”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实现全省湿地资源监管一体、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辅助,同时也为鄱阳湖湿地监测大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预警奠定了基础。 (记者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