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德国柏林的最高气温接近15摄氏度。街头上穿着短袖、拿着啤酒的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来说,又一个温暖的冬天过去了。气象资料里4.2摄氏度的2月日均最高气温,在柏林明媚的春日阳光下,像是一场误会。
进入2019年以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不过是2018年的延续——2018年,德国经历了1881年以来最炎热的一年,骄阳甚至把汉诺威机场的跑道晒出裂缝,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高温导致的干旱也令农场主们损失惨重。
不过也有人因此获益,比如葡萄酒酿造商。干热天气能够加速葡萄成长,并提升含糖量,酿造出更高品质的酒。气候变化还扩大了葡萄的种植范围。30年前,德国只有西南部少数地区是葡萄产区,如今连最北部和丹麦接壤的地方,都出现了种植园。德国研究机构预言,到2040年德国大部分区域都将适合葡萄种植。
啤酒商同样喜笑颜开。气温升高,意味着更多的人打开冰箱,拿出啤酒一饮而尽。在去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德国啤酒销量持续增长,德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提前出局,并没有破坏德国人喝酒的兴致。啤酒商唯一发愁的,竟然是啤酒瓶和酒瓶箱周转不过来。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黑色幽默。事实上,尽管气温升高给酿酒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景气,但从长期看,气候变化给整个经济生产链条带来更多的还是负面效应。
气候变暖虽然令德国的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但具有德国特色、种植广泛的葡萄品种——耐寒的雷司令将变得难以适应。原本生长在更加靠南的法国葡萄品种可能取而代之。
啤酒也不例外。高温对市场销售是利好,但是对啤酒不可或缺的原料——大麦生长很不利。据德国之声报道,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比了34个国家的气候与大麦产量、啤酒消费量的相关性数据,得出结论: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大麦减产3%至17%,啤酒价格平均翻一番,德国的啤酒消费量将因此下滑30%。
如果说碳排放、海平面上升等话题听起来距离我们很遥远,那么葡萄酒种类变少、啤酒价格上涨,已经很直观地提醒我们,气候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酒杯里的气候问题,折射的实际是气候变化给整个粮食生产体系造成的挑战,它关乎人们可能失去的生活方式、品质乃至家园。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站在某一方利益或某一环节看待气候变化影响的利与弊,只能得出片面、割裂的结论。我们应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视角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寻找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