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来,我与武陵溪畔的棠溪村,只隔一个梦境。
那是数年前,我到潭头镇釆访,听人介绍说,这里有两条溪流,一条叫长溪,另一条叫武陵溪。当地诗友曾写诗邀我前往:鲤跃龙门入翠微,武陵景物莫相违,清宵有约君知否,一朝踏勘紫气飞……可惜我人在长溪,时间所限,来不及去武陵溪。后又记得,有天晚上,自己竟莫名地梦见了武陵溪,隐约之间,感觉自己和诗友泛舟溪面,桂棹兰桨,裁浪弹波,明月清风,满心惬意……
想来,那的确是有点离奇的梦寐。
但这一回,我终于有机会去武陵溪了。那天我还在车上想着我与武陵溪的缘分时,就听有人叫了一声:棠溪村到了!原来,该村就依傍在武陵溪岸畔。但见峰峦绵延,云片缭绕,崖石积翠,树影婆娑;山间似有飞鸟蹿起,溅起啼声一片;溪上廊桥衔接溪岸,凝住碧水如镜。一处处,榕荫掩映;一程程,花草如织。斜坡下,溪石纵横,湍濑潺湲;栈道上,游人三两,寻径闲步……入冬的暖阳,熏染着一派旖旎风光,顿教人从心底衍生出纵享山水的陶然心境。
这还是梦境吗?不,这是一幅古典与现代相融的美丽乡村山水画。
我记起诗友赠诗中有鲤跃龙门的故事,便问陪同我踏访的村支部书记老郑,这里鲤鱼多吗?老郑说:很多,你看这棠溪大桥下就有红鲤成群,历代村民都悉心爱护,寄愿子女能鲤鱼跃龙门,如今溪中已有红鲤数千。果然,顺着他手指的溪面,只见一队鲤鱼在泅游,墨绿金黄红黑,错杂着很是好看。它们成群结队,或咬住水中浮草,或叼走几片碎叶,好似顽皮的儿童。
老郑介绍说,棠溪村是个深藏不露但又景色秀丽的地方,村名原叫棠濑。若要概括,一个“古”字占尽先机:村中有古榕、古街、古井、古民居、古廊桥等,保护完好,古色古香。而今“古”中出新,村民不但修建了“九榕公园”,挨着古榕建成一千余米的木栈道,还用溪中的石头把榕树围成一个个大花坛。现在,做完一天农活的村民,三三两两,都喜欢在榕树边逗留、聊天,感受树影微风的妙处。
交谈中得知,棠溪人遵循古训:“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多年来自觉保护生态,深得回报。如今溪流两侧,森林葱郁,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富有生命的诗意与韵味。十多年前村里曾有些人心存侥幸,急功近利地在溪滩搞起了水上乐园,才过两年就被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专家总结原因,说是没有顺应自然,缺少防范意识。这使村民顿生许多感慨和体悟,对自然的敬畏越来越多。特别是深化改革这些年,棠溪村人更加细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一草一木。
眼下在棠溪村,最显眼的无疑是九棵古榕树。相传是由郑、陈、郭、周、吴、王、林、潘、李九大族姓的祖先种下的,至今有数百年。在龙华堂附近,我还看到一棵奇树,由一棵榕树与一棵枫树自然合抱而成,像丈夫深情拥抱妻子一般。许多人把这棵合体树称为“龙凤树”,有人则用它见证爱情的忠贞。
沿着“龙凤树”往前走不远,蓦然发现溪畔还有一间古旧的老油坊。这是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特意为游人留下的“古董”。进去一看,十多个村民正带着丰收的茶籽聚在这里榨油,沁人心脾的油香浓浓扑鼻。屋里,石磨、油草、竹圈、油井、铁锅等工具,都是如今少见的乡村实物。我看着榨油师傅的身影在转动的轮盘边穿梭走动,木榨敲撞声,沉闷有力,把我带回久远的年代。
棠溪村还有一座保留完整的百年古廊桥——登烛桥,该桥位于村北一公里通往浙南的古官道上。据记载,棠溪村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商贾云集,是茶叶加工交易的集散地。最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廊桥中每天都有人轮流值守,他们从家挑来备好的茶水,无偿供往来行人饮用。这种古朴遗风,令许多人点赞不已。
保护完好的还有棠溪村的郑、陈两大祠堂以及“广福宫”等古民居、古建筑。如今,村民大都已搬至新街两旁的新居,但走在铺着大小不一的砾石路面,依稀还能想见昔日晨曦初露,人声喧闹,茶鲜笋嫩,河鲫扑腾的情景。
说话间,我们来到棠溪村一所百年老校。风雨沧桑,校园依在。校长小林告诉我:老校是村民几代人的文化摇篮。特别是近数十年,老校培育出许多现代化的建设者。如今,不少孩子进城就学,但老校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从学校出去,转向一条石板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青葱惹眼的果地了。富饶的棠溪村,不但有李、桃、杨梅、枇杷、柚子、葡萄、青枣等十数种水果,还有茶、油茶等经济作物。不过说起特产,还得提棠溪的芙蓉李。棠溪种植芙蓉李三万亩,年产鲜果一万多吨。果肉深红,肉质致密,甜酸适口。我看见,从这里到后半山腰,全是高低不一、相映成趣的芙蓉李树,碧绿的叶片丛丛簇簇,赫赫地在冬阳下拥翠叠玉。
这时老郑又对我说,若春节后你再来,那就会置身于芙蓉李花开的海洋之中。老郑的话,使我十分心动,脑海里也即刻浮现出一幅芙蓉李花开的胜景,我想象那漫山遍野的灼灼李花,在艳阳下尽情怒放,清风柔情绕树,花朵馨香袭人。也许,还有一支洞箫的音符在花影树间飘荡着、萦绕着,和前来游玩的人们叠韵酬答……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