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沙漠中的“绿色长城”

——内蒙古五位老兵治沙纪事

刘小兵 姜玉坤    2019-01-25 15:49:02    光明日报

仲秋时节的内蒙古阿拉善,路上时常遇到倒毙在戈壁滩和沙漠中的驼羊尸骨,而觅食的驼羊也是瘦骨嶙峋。在这片连牲畜都难以生存的大漠戈壁,却常年能看到已经退休的5位老兵带着一支队伍,身背树苗,手拿铁锨,埋头种树的情景。他们已经连续18载治沙,在茫茫沙漠中打造出16万亩的“绿色阻沙屏障”。

“带头植树治沙的,是阿拉善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旦生。李司令员治沙植绿有股子拼劲儿,是豁出命也要干成事的人。”志愿者王新宇说,虽然李旦生退休了,可大家还是习惯称他为李司令员。18年前,李旦生退休前去挂钩扶贫对象李有财家辞行,得知他家27只羊和6峰骆驼被持续了3天的沙尘暴刮死了,还有5峰骆驼和40多只羊被沙尘暴刮丢了。当时,李旦生就决定留下来,继续参加阿拉善军民的“植树治沙大会战”。于是,脱下心爱军装的李旦生,背上行囊,带上干粮,来到沙漠深处,投入到治理沙漠的生态阻击战中。梭梭、花棒、沙棘、红柳……凡适宜在沙漠中生存的灌木,他都带领大家栽种。

“在沙漠里植树,也会遇到危险。”阿拉善军分区政委张学增说,沙漠地区行车环境恶劣,飞沙扬尘影响视线,又容易高温爆胎,李旦生就发生过几次交通事故,险些要了他的命。即使这样,李旦生依然初心不改,他常说:“哪怕是丢了性命,也要啃下阿拉善沙漠植树治沙这块‘硬骨头’。”冬去春来,李旦生一干就是18年,他像一株骆驼草,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顽强地生长着。

沙海中植树极其不易。常常是第一天挖好的树沟,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前一天刚种下的树,第二天有的根部已经裸露,有的已被风连根拔起。有时一场大风,就能将一个月的辛苦化为乌有,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种活一片树林。“所以,不抢时间不行啊。”老兵张新华说。

“接棒”李旦生担任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张新华如今退休后也加入到治沙植绿的行列。他不仅自己冲到治沙一线,还把爱人从呼和浩特市拉过来,用自己的工资买树苗、雇义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新华和李旦生联手筹划,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募集来一大笔生态建设资金,相继在阿拉善建起3个大型树苗种植基地。

2012年,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和老伴,也加入了治沙队伍。他发明了高压喷水打孔一体植树法,过去栽种一棵树需要15升水,现在只需8升水。每年春、秋两季植树时,黄高成亲任教员,为边防军民传授“容器植树”和“高压水冲植树”等方法。

2016年到2017年,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政委王永华退休后,同样选择加入治沙造林的行列。他们开动脑筋,采用草方格固沙、筑多层篱笆防风防沙的办法,创造了沙漠幼苗成活率突破60%的纪录;他们还与牧民成立合作社,发动牧民参与沙漠产业经济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阿拉善社会各方已自发成立了上百支“植树治沙”绿色志愿服务队,有百余家金融企业、上市公司近万名员工,来到大漠接受沙漠植绿的洗礼,26万军民投入到植树会战中。

“只有万众一心,治沙播绿才能早日成功。”在5位老兵家中,都有一张沙漠植绿地图,家人都知道沙漠的地理位置,他们约定,每家每年必须增加一定数量的治沙亲友团,和老兵们一起与风沙抗争。

18年来,绿色在延伸,而与绿色逐年增长的是5位老兵的白发和年龄。如今,他们又郑重许下3个承诺:建党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建军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30万亩;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40万亩。“今后,我们会按照立下的3个承诺,继续凝聚军警民企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谱写让大漠披绿、让北疆更美的崭新篇章。”李旦生说。

相关热词搜索:沙漠 绿色 长城 治沙

上一篇:运河生态 重保护也要重建设
下一篇:“南宁绿”与“邕江美”的天作之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