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十余位专家探讨塑料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先进经验

中英合作探索塑料污染防治之路

2019-01-03 14:43:44    中国环境报

  从技术上能否实现对塑料的精确分拣?全球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会不会推动新塑料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中英(山东)塑料污染防治研讨会上,参会代表纷纷向中、英两国专家提问,专家们分别予以详细、科学地解答,会议现场气氛活跃。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山东省开展为期3个月 “英国季”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外办共同主办,旨在加强塑料污染防治领域的对话交流,探索合作机会。

  合作开启塑料污染防治新篇章

  “山东省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与英方专家深入探讨,开启双方塑料污染防治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鞠振平说。

  英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傅珍妮也表达了合作的共识:“英国在塑料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验丰富,希望通过更广泛的合作,共同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威胁。”

  研讨会上,中英双方10余位专家分别从政策制定、技术研究、回收体系构建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塑料污染的危害和减少污染的措施。内容涉及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治理、海洋生态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专家们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做塑料污染防治的行动者。

  分类回收,提高废旧塑料利用率

  为减少塑料污染,英国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2015年,英国政府推出5便士塑料袋收费政策,鼓励无包装零售等消费端政策来控制塑料使用,迄今已减少了83%(约90亿个)的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目前,英国政府正在审议是否启用税收手段,来降低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率。

  英国国际贸易部废弃物与自然资源管理首席专家Debroah Sack 说:“垃圾分类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废旧塑料的后期处理成本。”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是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短缺和污染防治两个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绪聪表示。

  刘绪聪认为,我国现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废弃物资源化分类与回收体系,导致回收难、利用效率低。同时,缺少相关规范导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存在“散乱污”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化经营的大型回收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目前,山东省已有一批规范化废旧塑料回收企业。如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山东辰龙再生塑料有限公司,通过塑料颗粒再生利用项目,实现塑料的再生利用,可年产塑料颗粒3000吨。

  下一步,山东省将重点建设鲁北、鲁东两个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基地。分别在鲁中、鲁东南、鲁西南建设综合性废塑料分拣配送中心,配套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体系,辐射全省17市。各市因地制宜,合作设立分拣打包站。

  无害化处置,加强固废监管与治理

  防治塑料污染,不仅要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上,全国已经有46个试点城市。山东有7个县区入选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县。研讨会上,山东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7个示范县中,65%的乡镇、60%的行政村全部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记者了解到,2018年前10个月,山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超过2000万吨,日处理超过7万吨。其中,焚烧处理已经接近60%,且逐年增高。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一共有27个,分布在17个市22个县。

  在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置的同时,山东省不断加强固体废物的监管与治理,提升其综合利用率。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还联合省发改、经信、公安、商务、工商5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取缔非法企业,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再生利用企业。(周雁凌 王文硕)

 

相关热词搜索:中英 合作 塑料污染 防治

上一篇:南沙群岛生态保护修复设施元旦正式启用
下一篇:治理渤海攻坚战打响 将开展四大攻坚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