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新疆赛里木湖风景如画。游客在湖边享受宜人景色。记者 马呈忠 摄
7月19日,在阿瓦提县第七届刀郎美食民俗文化旅游节上,当地展示的旅游纪念品特色鲜明,受到热捧。 记者 马呈忠摄
新疆特克斯县“天山文化旅游季”日前拉开帷幕,图为游客在该县离街民俗风情步行街游览。 记者 乔文汇摄
阅读提示
旅游资源同质化;季节性不平衡,淡旺季明显;旅途时间长,游玩时间短。新疆旅游曾面临三道难题。如今,新疆旅游持续火爆,2018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逾40%,各项指标呈“井喷”之势。新疆旅游何以迅速“蝶变”?新动能是如何培育的?记者对新疆作了一番采访调研。
草原辽阔、雪峰雄奇、河流奔腾、花海绵延、大漠浩瀚、戈壁苍茫……缤纷新疆,令人向往。盛夏时节,行走天山南北,仿佛在画中游。
去年以来,新疆旅游持续火爆,各项指标呈“井喷”之势。2018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逾40%,加快从旅游资源大区迈向旅游经济强区。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表示,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力争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总额均增长40%以上。
新疆旅游何以迅速“蝶变”?新动能是如何培育的?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关键在于新疆持续着力破解三道难题,即旅游资源同质化;季节性不平衡,淡旺季明显;旅途时间长,游玩时间短。通过答好这三道题,旅游业奋力迈向全区经济发展增长极。
同质竞争怎么破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景区相似,同质化明显的短板。对此,全区各地积极探索,其中以旅游品牌化破解同质化成为有效举措。有专家表示,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可以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共同烹制丰盛的“旅游盛宴”。
今年春天,新疆多地发力“花经济”,各类“杏花节”纷纷举办。为突出特色,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主推摄影采风、古风表演,打造“杏福集+古风网红长街+杏园”游览路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风古韵。通过走差异化道路,取得了明显效果。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些游客身着汉服漫步杏林,吟诵古诗词。“体会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旅游。”与家人到此赏杏花、看表演、品美食的鄯善县居民马顺祥说:“周边许多地方都在办杏花节,这儿风格明显不同,好玩又耐玩。”
与伊州区一样,英吉沙县也另辟蹊径。该县坐拥15万亩竞相绽放的杏林,在主打杏花游的同时,推出传统的土陶制作体验,提高旅游项目“黏度”。一些游客在赏过杏花后,又来到邻近的“传统土陶制作村”,在土陶艺人的指导下,为自己制作一件旅游纪念品。
在传统项目中挖掘新卖点,是新疆推动旅游走向品牌化的普遍做法。吐鲁番市开展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活动时间为7月、8月的每周六晚,游客可以听讲座、赏乐曲,还可以在巨犀化石厅搭帐篷过夜。吐鲁番博物馆副馆长邓永红说,“这项活动旨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使游客在独特的体验中了解历史和文化”。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昭苏县夏日彩虹频现,有时一天出现多次,甚至会有双彩虹、三道彩虹。当地气象部门组建了团队,提供彩虹预报。赏彩虹、观星空成为看花、赛马等传统旅游项目之外新的旅游看点。副县长贺娇龙说,昭苏正在打造“中国彩虹之都”新名片,着力培育“浪漫经济”。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今年6月份到10月份,全区将陆续开展390项文旅活动。梳理这些活动不难发现,虽然节庆活动繁多,但各地均努力挖掘“独字号”或“特字牌”。如“万亩芨芨草”迷宫趣味探险、乡村露天艺术节、夜游哈密瓜园等活动别出心裁,吸引力强。
另外,与往年相比,“旅游+文化”“旅游+赛事”“旅游+科普”等活动比例较高,如体育旅游露营大会、天山脚下雕塑展、乐器文化旅游节等。这些活动延展和丰富了旅游内涵,将进一步推动新疆旅游走向品牌化。
“四季旅游”咋拉动
过去,新疆旅游的季节性明显,游客大多集中在7月份至9月份,这3个月游客接待量比例最高时占全年九成以上。导游莫文玲告诉记者:“原来夏天跑着干,冬天闲得慌,一年就干三四个月的活儿,秋天一过许多导游就面临失业。”如何唱响旅游“四季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疆各地纷纷出招,主要是拉长短板,做活冬季旅游文章。
去年,全疆景区冬季“不打烊”,各地州市举办了300余项旅游活动,培育冰雪经济。福海县立足乌伦古湖谋划旅游项目,努力“延时”旺季、“缩时”淡季。通过规划建设,如今在春秋两季,游客可沿20余公里的环湖公路赏湖、观鸟,看雅丹地貌;夏季则可到黄金海岸景区避暑,享受沙疗;进入冬季,游客可滑冰、冬捕,体验汽车漂移等。
“现在,冬捕已成为福海特色旅游项目,拉动了冬季旅游发展。”福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纳燕介绍,去年11月份至今年3月份的冬春旅游季,全县共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同比增长67%;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123%。
在发展冬季旅游过程中,新疆一些传统夏季热点景区着眼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纷纷规划冬游项目。天山天池景区连年举办冰雪风情节,去年末与旅行社联手推出7项主题活动、14项线上线下活动,打造“我们的天山、我们的冰雪之旅”;年初,喀纳斯景区则举办了泼雪节,深挖冬季旅游潜力。
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地区坚持将民俗文化植入冬季旅游,不断丰富冬季旅游内涵,推广古老毛皮滑雪体验项目,组织雪地摔跤、雪地赛马等赛事,让游客在赏冰玩雪中体验浓郁的民俗文化。“通过让传统与现代互动,民俗与时尚交融,释放出了冬季旅游澎湃动能。”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王君安说。
将休闲度假融入旅游项目,也是新疆发展冬季旅游的重要举措。冬季旅游季节性强,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地州市大力开发冬季温泉养生、森林滑雪等休闲度假产品,阜康市五江温泉城、沙湾县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名气越来越大,提升了当地冬季旅游的综合效益。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新疆发展冬季旅游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唱响全区旅游“四季歌”,以及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促进农牧民增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去年11月份至今年1月份,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同比增长50%以上。
数据表明,新疆冬季旅游潜力正在释放,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如持续发力,坚持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动摇,未来与东北等传统冬季旅游热点地区相呼应,舒展国内冬季旅游“另一翼”将形成“两翼齐飞”的国内冬季旅游产业格局。
“旅长游短”如何解
新疆地域辽阔,加之天山横亘中部,导致景区分散,游客在途时间较长、旅游成本较高。如何解决“旅长游短”这一难题?新疆各地州市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首先从改善交通条件入手,让“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
在公路方面,编织“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按照规划,新疆将建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为主轴、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为两翼,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络,以实现区域内协调融通、天山南北便捷连通。
铁路不断延伸和完善,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精心培育“乘着火车游新疆”旅游品牌。该局设计了49条精品旅游线路,采取“夜宿列车、昼游景区”的方式,今年计划开行100列旅游专列。
疆内航线也在密织成网,逐步“环起来”。过去,新疆航线网络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基本呈辐射状。如今,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库尔勒机场是疆内航空次枢纽机场,副总经理王炜告诉记者,库尔勒始发航线已在全区支线机场实现全覆盖,现在可直飞阿克苏、库车、喀纳斯等地。6月25日,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比去年提前45天达到这一数字。
立足于解决“旅长游短”,除了改善交通条件外,新疆各地还加强相互合作,组建了多个跨区域旅游联盟,开展游客互荐、资源互动、市场互享,努力让“过客”成为游客,让新游客成为过夜客,共同培育旅游市场。
6月24日,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签署了《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共识》,提出整合“五地市”文旅优势资源,加强区域联动,共同策划文旅商品营销方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精品线路。当日,还同时启动了“百日游天山·一证惠五地”活动,五地居民在百日内凭身份证可在百家景区、文化场所享受门票5折或免票优惠。
对此,乌鲁木齐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新荣表示,五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将促进以乌鲁木齐为主导的新疆中部景区全面融合,五地文旅资源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从乌鲁木齐出发,原来短途线路主要有吐鲁番一日游、天山天池一日游等,此次通过融合发展可设计‘环游’,将吸引更多游客。”中青旅新疆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分公司负责人说。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古丽·阿不力木表示,眼下已进入旅游旺季,市场火爆、秩序井然。全区各地州市合力唱响“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品牌,突破了行政区划,打造区域旅游联盟,让原本单一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进一步推动了新疆旅游业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旅游合作联盟让各地紧密互动,有助于旅游区域品牌的打造和培育,促进形成差异化的旅游品牌,提高了旅游区域的“黏度”,可有效破解“旅长游短”难题,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