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老物件为新乡村焕彩添靓

尹 婕    2019-04-11 11:47: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在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已达30亿。

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来到乡村,在看乡村景、吃农家饭、购农家物的同时,更多地希望能领略到有历史记忆、文化特色的乡村情怀,而这也是乡村旅游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正因此,一批批有着鲜明时代烙印、承载着乡村历史变迁、农耕文化和人们乡村记忆的老物件,被重新发掘、展示、使用,它们成为人们读懂乡村故事的媒介,也成为乡村展现新魅力的窗口。

留住乡村记忆

渔具、地笼、提篮、轱辘、斗笠……这一个个老物件整齐地陈列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董家口社区的民俗展览馆里,再现泊里镇尧头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和过去的渔耕生活。“如今住进新社区,过去尧头村的旧貌没有了,后代们还能在这里知晓有关尧头村的历史,真是件好事儿。”村民赵宗启感慨道。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表示,2019年山东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2014年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开展的“乡村记忆”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等途径,加强对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乡土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省为缩短人们守望乡村记忆的距离,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所作出的重要部署。

山东省东营市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馆。东营市陈庄镇陈中村村民陈振谦是村历史文化展馆中村史撰写的参与者之一,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过去的乡村生活没有概念,通过展馆展示村情、村史,不仅可以让老人们回忆年轻时候的生活,更是让后代有所寄托。”

如今,乡村博物馆、乡村记忆馆、乡村展览馆等主要以展示乡村老物件、留存乡土生活记忆为主题的各类主题馆,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祖辈、父辈用过的旧农具、编制的竹篓、孩童时期玩过的陀螺等,都成为收集的对象。这些老物件的留存,不仅是乡村记忆的见证,更是为了不让人们“住上楼房,开上轿车,却不认得院子里摆放的一部老纺车”。

认识新乡村

清明小长假,微信用户大果带着7岁的女儿从北京回到了浙江宁波乡下老家。“这三天孩子玩得很痛快!每天只睡七八个小时,天刚亮,便跟着哥哥姐姐上山下河,追鸡赶鸭。在地头挖蚯蚓,在院里捡鸡蛋。在烧柴的土灶头前一待就是一中午,村里小广场上不知谁家废弃的小石磨也能引得她走不动道儿。”大果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女儿的“回乡日记”。

“我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我的孩子也不应该‘忘本’。孩子有时会追着我问什么是乡村,乡村有什么,可是离开乡村太久,现在的乡村什么样,我也说不清。”大果说,这么多年过去,家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重新认识”。如今,大果的乡下老家建起了三层小楼,家中现代化电器、家具一应俱全,与城市无异。只有在家里保留的土灶、农具、水缸、簸箕、木桶等老物件上,才能看到乡村的印记。“这些也是对孩子最有吸引力的。”大果说,“对女儿来说,这些东西称得上是‘稀罕物’,在城市里几乎已经看不到了。”每一个老物件,大果都会仔细地给女儿讲解它的名称、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记忆。

“比起单纯语言上的讲解,这些农村老物件能够给孩子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将慢慢组合成这一代孩子心中的乡村形象。”大果说。这些老物件承载着乡村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农耕劳动的艰辛不易。这是今日中国新乡村可以不断走向富足的历史源泉。

乡村旅游有生机

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我国乡村旅游也经历了从农家乐到民宿的发展进化。追求品质、个性的民宿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乡村老物件。

在牛食槽、水缸里种上花草,将风箱、独轮车摆进庭院,已经磨得发亮的针线匾里放上几本书……这些被时光雕琢过的老物件“摇身一变”,成为高端民宿里的“座上宾”,成为民宿打造乡土味的“利器”之一。不仅如此,乡村老房里用过的老式瓦片、房梁、窗框等都被现代化民宿吸纳,“它们散发出的淡淡乡愁,引得城里人纷至沓来。”正因此,“猪圈民宿”“牛栏咖啡吧”等即便标价颇高,依然一房难求。

乡村老物件的受欢迎,也让村民重新审视这些曾被认为“过时”“落伍”的东西,一些传统技艺重获重视,乡村里的传统手工艺人重操旧业。一次偶然机会,一位上海游客从自己家中买走一个老式柳编小筐,这让江苏宿迁泗阳人马新中发现了自己手艺的价值。如今,他在淘宝网上开设的柳编工艺品店销量可观,成为家庭奔小康的主要依靠。

在一些乡村旅游点,乡村传统手艺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体验项目之一,诸如,剪纸、纺线、织布、酿酒、柳编,甚至是补渔网、打铁等。因其有着较高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娱乐性,深受游客喜爱。这些乡村手艺的“复苏”,真正让乡村生活成为“活态”展示,也让乡村旅游更具生命力。

原标题:老物件焕彩新乡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阶梯费率”已执行 23家航空公司完成退改签规则制定
下一篇:故宫:越开放越美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