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旅游者满意度和消费额是文旅融合程度的最好证明

2019-03-27 09:34:26    中国青年报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效益逐年提升,不少相关企业也因此获利。可是,有一些文化企业看似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却收益不高,效益不好。一些文化产品人见人拍照,但购买者少;一些新建旅游景区人数不少,虽门票收入很高,但与投资相比回报还是不高;一些旅游商品虽然知名度较高,但销售量却不高,短期可以硬撑,长期难以为继。

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旅游企业,生存、发展是永恒的话题,支撑其生存发展的是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企业无法生存,产业无法发展。但在一些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考虑、少考虑收入的声音,甚至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不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只要有社会效益就可以了。这是一种将产业误认为事业的现象,没有理解什么是产业,什么是事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是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行业。狭义上讲,文化事业是非营利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文化产业则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的经营性服务行业。

旅游事业为旅游者提供非经营性的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是为旅游者提供经营性的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的综合性行业。作为企业,可以在其产业发展时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但企业毕竟要生存发展,还是需要有足够的收入。

文化产业的收入从何而来?答案是:文化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文化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不仅有当地居民、还有外地人。外地人中大量是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医疗健康、研学教育、文化娱乐、商务、公务为目的旅游者。这正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消费人群的交集。文旅融合可以扩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消费人群的交集,并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收入。

无论吸引何种目的的旅游者,文化都是重要的吸引元素。但在复游者越来越多,观光旅游逐渐被休闲旅游压缩的情况下,旅游者需要新的文化吸引物,传统景区不再是重复旅游者的首选旅游吸引物。

随着可用土地的减少,环保要求的增强,不断大规模建设景区的热潮也将逐渐减退。小型的、多样的、文化特征明显的景点、景观建设,尤其民用建筑的文化景观化将会逐渐被人们重视,也将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

旅游消费最重要的是延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也就是常说的发展过夜游。要想让旅游者留下来,不仅需要足够的、各种性价的住宿设施,还需要留下来的理由。晚间的夜景、灯光秀、街头的表演、街上巡游、室内的各种演出等,皆可成为旅游者留下来的理由。

国外一些城市旅游者集聚的酒店周围,旅游购物街附近,密布着各种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画廊等文化展示和交易场所,旅游者通达方便。既丰富了旅游者的活动,又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产品的交易。

当文化景观、文化演艺、文化艺术品、文化商品等被旅游者关注、消费,就成了旅游景观、旅游演艺和旅游商品。文旅融合需要文化产业布局和开发时,不仅着重于为本地居民服务,还要为旅游者服务;不仅要让本地居民知道和达到,还要让旅游者知道和达到;不仅要让本地居民喜欢,还要让旅游者喜欢;不仅要让本地居民消费,还要让旅游者消费。

无论是直辖市还是省会城市,无论是商贸城市还是工业城市,无论是会议会展城市还是科技城市,因各种目的前来的旅游者会越来越多。旅游者需要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建筑景观,需要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购物街,需要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夜景和演出,需要充满创意又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需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既要符合文化产业的规律,又要符合旅游产业的规律,其相同点是:都要符合产业规律。

旅游景观的塑造是否成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通过旅游者拍了多少照片体现,旅游者在某地拍的照片越多,证明这个地方的景观塑造得越成功。旅游商品的开发是否成功,可以通过旅游者购买量的多少来判断,旅游者在某地购买的特色旅游商品越多,证明这个地方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得越成功。旅游演艺等也是如此。

旅游者的满意和消费是文旅融合程度的最好证明。(作者: 陈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敦煌莫高窟:“在线监测”和“巡诊医生”双管齐下保障洞窟安全
下一篇:“采茶游”成清明旅游市场热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