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近期热点,科技界也十分关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11月13日,2019年第4期玉渊潭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科技创新治理”,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主办。与会的各领域专家学者表示,当前全球处于大变革时期,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应对新的形势和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白津夫说,“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我认为要加快构建多元参与、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白津夫认为,要变“管理”思维为“治理”思维,让创新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治理而非单纯作为财务管理对象,从而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政策。白津夫表示,未来应更加重视创造有利于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人才智的环境。
“我认为四中全会这次的提法中,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是空前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不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就没有好的创新环境。”
韩秀成认为,未来治理体系可能会更加关注中央宏观管理,维护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的统一。而对于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也将更有威慑力,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也更有力度,各项举措真正起到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
“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要强化创新市场体系的建设。”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天勇说,“我认为今后科技治理体系要注重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
周天勇表示,未来还应重视有利于创新的思想和环境建设,促进更多的奇思妙想转化,让更多创新人才能互相关联和激发活力。另外,周天勇认为,目前亟须建立良好的知识与技术产权和交易体制,这将是科技资源和要素由市场决定配置的必要基础。
“现在科技体制的改革,已不主要是教育科研机构的事,而是涉及到经济方方面面。科技创新治理当中,一定是多元主体的共治。”天津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成表示,“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应该适应创新主体更加多元的新态势,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深化全面管理改革,优化双创政策。”
李春成认为,如今创新治理的主体中,平台越发重要,企业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强大。因此平台的自我约束、治理和社会对平台的外部监督,对于未来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另外,今后还应加强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创新创业联合体的建设,发挥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共同体在创新治理当中的共治作用。
“科技发展太快,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所以我觉得今后怎样调动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还需要我们制度改革不断地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李春成说。
“科技创新现在已经嵌入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说,“我认为当下之重是保护14亿人的想像力、创造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下行的趋势下。”
万劲波认为,治理机制的协同,应该是有为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再加上有序的社会。而未来的治理一定会注重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生态。
“我提出一个命题:乘四中全会的东风,寻求科技改革的全面新突破。”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说,“这些年,大家都在谈改革的问题,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梳理,需要突破。我们应该从短期激励走向建立长效机制。因此我们要按四中全会的精神,直面问题。”